廉司南要做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熱氣球載人實驗。
他堅持要親自做實驗,李國助勸都勸不住,
隻好給了他一個降落傘包,教了用法,囑咐他遇到危險時使用。
這是李國助去年回平戶前囑咐紡織廠研發的,就是為了預防熱氣球載人實驗時出意外。
降落傘的設想在歐洲由來已久,
1485年,達?芬奇在記事簿上繪製出人類第一張降落傘的設計圖,
不過這隻是理論設想,沒有實際製造出來。
1616年,克羅地亞的發明家福斯托?韋蘭齊奧在《新機器》一書中描述了一種矩形帆布降落傘。
他還可能從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的鐘樓上進行過跳傘測試,但該傳說未被證實。
1777年,法國人蒙高爾費用亞麻布製成直徑2.5米的半球形降落傘,並從自家房頂上安然跳下。
為解決小直徑傘降落速度太快的問題,另一位法國人布朗夏德發明了平頂式降落傘,
但存在不便折疊、笨重和下落穩定性不好等問題。
1797年10月22日,法國人安德烈?加納林利用自己試製的降落傘,從700米高空上的氣球上跳下來,成功返回地麵。
他的“加勒林式傘”成為現代降落傘的基本模式。
1890年,德國的卡塔?保盧斯發明了可折疊降落傘,解決了降落傘的收納問題。
這種降落傘在一戰期間拯救了無數飛行員的生命,並於1915年注冊專利。
1911年,出現了能夠將傘衣、傘繩等折疊包裝起來放置在機艙內,適於飛行人員使用的降落傘,降落傘逐漸走向實用化。
李國助可以說是把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發明給提前帶到17世紀10年代了。
但他隻是提出了要求和大致的構想,主要問題都是紡織廠的工人集體解決的。
她們采用了輕薄柔韌的山綢做傘衣,摸索出了折疊方法,設計了精巧可靠的降落傘包。
這讓李國助不得不佩服,並開始重新審視咱華夏女子的智慧。
可惜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然他就要考慮給發明者立生祠了。
廉司南大加讚賞了這個偉大的“發明”。
他知道達?芬奇對降落傘的設想,但沒想到還能折疊起來背在身上使用。
去年中秋以後,永明紡織廠就已經遵照他的吩咐,造好了熱氣球。
甚至顏思齊都已經做過了動物實驗。
如果不是出於對廉司南的尊重,可能在去年動物實驗成功後,顏思齊就做載人實驗了。
無論如何,因為有如此充分地準備,廉司南來了三天就做好了載人實驗的準備。
熱氣球是在海參崴東南方,距離海岸10公裡的船上升空的。
主要是怕在陸地上升空,熱氣球會被東南風吹到西北方的內陸。
那裡是野蠻的東海女真聚居的地方,李國助怕老師在那裡著陸,會被他們威脅到生命安全。
至於距海岸10公裡的距離,則是他參考了曆史上第一次熱氣球載人實驗的飛行距離。
在另一個時空,人類第一次載人熱氣球飛行於1783年11月21日在法國巴黎穆埃特堡進行,由法國造紙商孟格菲兄弟完成。
那次飛行持續了25分鐘,最終降落在距離起點8千米外的地方。
由於攜帶的燃料有限,廉司南的飛行大概持續了半個小時,最後安全降落在了海參崴南邊的俄羅斯島上。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