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小當家答應我的事情當然是能辦到的。”
考克斯怕李國助誤會,慌得連連擺手道,
“其實我是想問,你們去年有沒有批量釀造過橡子酒?”
“畢竟既有蠶場,又有荷蘭風車,收集和粉碎橡子都已經不是難事了。”
果然考克斯也是明白人,知道去年南海邊地公司就已經能工業化生產橡子酒了。
李國助卻語塞了,片刻之後才點頭道:
“去年釀造的橡子酒倒也不算少,大約有2萬斤左右吧,裝滿了40多個橡木桶。”
這個產量大約是一個12~15人的中型半自動化釀酒作坊的年產量。
不過南海邊地公司目前並沒有常設的釀酒作坊或釀酒廠。
去年秋蠶收繭之時,蠶場的橡子也恰好成熟了,
便讓蠶場的工人收繭的時候,順手也收集了一些橡子,再臨時組織十幾個人來釀造。
去年,李國助也是考慮到今年做實驗需要酒精,
才在回平戶過中秋前,吩咐顏思齊臨時組織人釀造橡子酒的。
其實20萬畝柞蠶場出產的橡子,大約能釀造出800噸50度的橡子酒。
顏思齊去年臨時組織的人總共才釀造了2萬斤橡子酒,可見很多橡子都被白白浪費了。
其實就算是在現代,柞蠶場的橡果一般也是很難被充分利用的。
不過這倒是提醒了李國助,讓他覺得是該辦個釀酒廠了。
且不說海參崴冬季天寒地凍,人們有飲酒禦寒的需求,
以後的醫療和化學實驗也需要大量75度及以上的酒精,
若是再能打開一兩個海外市場,比如近處的朝鮮和日本,還能給公司創收呢。
這些需求可不是釀酒作坊能滿足的,怎麼都得有個釀酒廠不可。
不要說每年釀造800噸50度的橡子酒了,
就是能釀出100噸也能給公司帶來不小的利潤呢。
“哦,那真是太好了,能把這40多桶橡子酒都賣給我嗎?”
考克斯一聽說有這麼多橡子酒,立刻就兩眼放光,搓著手提出了收購請求。
李國助沉吟片刻,說道:
“我建議您還是先買20桶在平戶試銷一下吧。”
“如果好賣,到9至10月您過來收購生絲和絲綢的時候,我再賣給您20桶。”
“至於今年釀造的,您肯定隻能等明年來買了。”
“不管什麼酒,至少都得等儲存三個月才能飲用吧。”
“而且我可以向您保證,明年一定可以供應更多的酒,”
“因為我打算今年在永明城投資興辦一家釀酒廠。”
“哦,那可真是太好了!”
考克斯興奮到不能自已,
“我以多年經商的直覺保證,橡子酒在平戶一定可以大賣!”
……
1618年7月27日,萬曆四十六年六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