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差不多10公裡和15公裡了。
在野戰中,15~20門炮可以覆蓋有效射程內1公裡寬的戰場。
穀道狹窄,應該是在3磅團炮的有效射程之內,
若隻是在山穀一側的山腳建暗堡,則封鎖1公裡長的穀道,也需15~20門炮。
但是隻在一側修建暗堡,肯定會產生較多的射擊死角,
隻要躲到暗堡集中的那一側山腳,再避開炮口,就可以躲避射擊。
所以就需要把在山穀兩側的山腳交錯地修建暗堡,方可消除射擊死角。
那麼按每個暗堡配一門火炮算,在1公裡長的穀道兩邊各建10個暗堡,
並使兩邊的暗堡相互錯開,就足以消除射擊死角,封鎖這1公裡長的穀道了。
也就是說,要完全封鎖北邊這條穀道,就需要建200個暗堡,
每邊山腳建100個,還要與對麵山腳的暗堡相互錯開。
如此算來,要完全封鎖東邊那條15公裡長的穀道,就需要建300個暗堡,
每邊山腳建150個,還要與對麵的暗堡相互錯開,以消除射擊死角。
也就是說,我帶來的500門3磅團炮剛剛夠用。
不過這還是有些浪費啊,最好能餘下30門炮,好給他們組建一支1萬人的野戰軍團。
嗯……那就乾脆從兩條穀道減上幾門吧……
想到這裡,李國助伸手指向北邊的穀道:
“這邊的穀道裡要建190個暗堡,每邊的山腳建95個。”
“一邊的暗堡不能正對著另一邊的暗堡,必須要相互錯開,”
“隻有這樣,才能相互掩護,並消除射擊死角。”
說到這裡,他把手指移向東邊的穀道,
“這邊的穀道裡要建280個暗堡,每邊的山腳建140個。”
“跟北邊的一樣,兩邊的暗堡要相互錯開。”
說著,他抬眼看向金順姬,問道,
“聽明白了嗎?”
“嗯,明白了。”
金順姬點了點頭,卻又皺眉道,
“不過這樣會剩下30門炮,又該如何安置呢?”
“問得好!”
李國助立即讚道,然後解釋道,
“剩下這30門炮,我希望你們能設法組建一支1萬人的野戰軍團。”
“將來一旦建奴侵入朝鮮,這支軍團肯定能派上用場。”
“啊,1萬人的大軍才用30門炮啊……”金順姬怯怯地問道,“會不會太少了?”
“一點都不少。”
李國助擺了擺手,耐心地解釋起來,
“咱們這支野戰軍團肯定是以火器為主的。”
“而要最大化發揮火器的威力,軍隊的陣列必須是淺縱深的橫隊,”
“也就是說,每個陣列有3~5行的縱深即可,關鍵是要在橫向上儘量展開,”
“歐羅巴兵法稱之為線性陣列。”
“按照線性陣列展開,1萬人的戰線將寬約2~4裡。”
“30門炮已足以覆蓋這2~4裡中的關鍵區域,更多火炮反而會造成火力冗餘……”
“冗餘就冗餘嘛,難道火炮還用怕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