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自詡上輩子對東海女真研究的還算比較深入,
雖然比不上曆史學家,但肯定比大多數普通人強很多。
可令他懊惱的是,自己竟然會不知道去年的這兩件事。
否則在去朝鮮之前,他肯定會做好必要的布置。
其實他上輩子了解的東海女真曆史大部分都是出自《滿文老檔》和《李朝實錄》。
隻是他並沒有完整地看過這兩部史料,很多都是看的論文引用的這兩部史料上的文字。
這種情況下當然難免會有所遺漏,其中就可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
其實這兩件事在《滿文老檔》《李朝實錄》等一些史料上都有記載。
《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六年三月,遣達爾漢侍衛、碩翁科羅巴圖魯等,率兵千人征東海瓦爾喀部雅蘭、西林二路,俘獲人丁一千二百,牲畜三千餘。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天命六年,命達爾漢轄、碩翁科羅等率兵征雅蘭、西林二處瓦爾喀,其眾有逃入深山者,縱火焚林,逼其出降,儘收其部。
《滿洲源流考》記載,雅蘭路在寧古塔東南,瀕海,與窩集部接壤。天命初,遣兵儘收其地。
朝鮮《承政院日記》記載,光海君十三年六月,北道邊將報,老酋兵東侵瓦爾喀,雅蘭等地部落逃竄至我境者絡繹,恐引發邊釁。
19世紀俄國探險家阿爾謝尼耶夫記載,烏蘇裡江以東的雅蘭河流域,土著居民傳說曾有穿盔甲的軍隊自西方來襲。
日本學者稻葉君山《清朝全史》提到,1621年征雅蘭河之役,是後金為切斷明朝與東海女真聯合作戰的嘗試,並奪取毛皮資源以換取蒙古戰馬。
中國學者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提到,天命六年對雅蘭河的軍事行動,標誌著後金勢力首次深入日本海沿岸,為皇太極時代徹底征服東海女真奠定基礎。
以上是關於1621年,後金征討雅蘭路瓦爾喀人的記載,
以下則是同年後金征討琿春路瓦爾喀部的記載。
《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六年三月初十日,遣達爾漢侍衛、碩翁科羅巴圖魯率兵千人,往征琿春路瓦爾喀部。至其地,收降五百戶,獲馬牛千餘。
《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天命六年三月,命達爾漢轄等征琿春路未附之眾,遇拒者殲之,降者編戶,攜歸遼陽。
《吉林通誌·輿地誌》記載,琿春河,明稱琿春路,天命六年太祖遣將征之,其部酋長克徹尼率眾降,後隸鑲藍旗。
朝鮮《光海君日記》載,鹹鏡道監司奏報,琿春野人被胡兵追剿,男女千餘逃至慶源、慶興,乞請安置。
朝鮮兵曹檔案《備邊司謄錄》載,光海君十三年四,據探,奴酋兵分兩路,一趨婆豬江,一趨琿春,意在儘收東海諸部。
19世紀俄探險家阿爾謝尼耶夫報告《在烏蘇裡的莽林中》提到,琿春河下遊土著稱,祖先曾遭“穿鐵甲的西方人”襲擊,部分族人遷往薩哈林。
劉小萌《滿族部落與國家形成》提到,1621年琿春之役是後金切斷明朝朝鮮東海女真三角聯盟的關鍵一步,此戰後,琿春河至圖們江流域儘歸努爾哈赤控製。
日本學者三田村泰助《明末清初滿洲史研究》提到,琿春瓦爾喀部以漁獵為生,善製弓矢,後金俘獲其工匠後,軍工能力顯著提升。
通過這些史料可以看到,1621年後金派去征討琿春、雅蘭、錫林路瓦爾喀部的人馬是一路人,統帥為達爾漢侍衛、碩翁科羅巴圖魯,兵力為一千。
雖然記載中提到的都是三月,卻隻是努爾哈赤下達命令的時間。
實際因為戰前準備、路途遙遠、山水阻隔等因素,遠征軍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基本就在四五月間。
這些都可以從朝鮮的史料中得到印證。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