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大約75萬畝為河穀低地,可分給糧食農場和養馬場。”
作為總督秘書,她非常清楚永樂大帝灣的開發情況。
“如此說來,算上真武半島上已有的20萬畝,目前可用於蠶場的土地大約是185萬畝……”
李國助皺眉道,
“那離200萬畝的目標還差15萬畝呀!”
“嗯,是這樣的,不過這185萬畝也得分階段開發,需耗時10年,不可能兩三年就開發出來的。”
韓溪亭連忙寬慰道。
李國助沉吟片刻,突然大手一揮:
“嗯,沒事!之前是我太想當然了,到不了200萬畝也無所謂。”
說到這裡,他突然話鋒一轉,麵色凝重地道,
“不過這兩年,你們到底是怎麼組織流民開發土地的?”
“這個很重要!搞不好會給我們辦農場造成阻力。”
“目前我們用的還是傳統的屯田法。”
韓溪亭雲對答如流,
“主要是參考宋代的營田製,就是官府雇民耕種,按日發米那種。”
“不過我們不僅按日發米,還會支付月錢。”
“哦,那還好,這樣改農場倒也不難。”
李國助頓時鬆了一口氣,
“怕就怕你們搞授田製,搞得我們改農場的時候,還得設法把已經授出的田地收回來。”
“其實要不是少東家說要建農場,我們還真就施行授田製了。”韓溪亭促狹一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這是為何呀?”李國助愕然。
“不然我們怕留不住人呀。”
韓溪亭微微歪頭一笑,
“不授田的話,百姓難免會擔心田地開墾完以後自己會失去生計。”
“畢竟工匠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多數人還是隻會種田做苦力。”
“難道田地開墾出來以後就不用種了嗎?”李國助翻了個白眼,反問道。
“但肯定比開荒的時候需要的人少呀。”韓溪亭攤手。
“哦,那倒也是……”李國助不得不承認。
“其實……就算我們已經施行了授田製也沒關係。”李俊臣突然遲疑地道。
“哦,何以見得?”李國助饒有興趣地問道。
“因為授田隻是授予屯民土地使用權,所有權還是歸政府。”
李俊臣一語道破授田製屯墾的本質,
“我們要改農場,隻需收回土地使用權,改給屯民發工錢即可。”
“那倘若他們認為授予他們的田地就是私有的呢?”李國助馬上問道,目光犀利。
他這可不是胡攪蠻纏,曆史上確實是有先例的。
清代新疆兵屯的綠營兵,多數就以為“種地即歸己”,後因朝廷收回土地引發暴動。
“那就把授予的土地折算成股份給他們。”
韓溪亭突然胸有成竹地說道,
“反正開墾荒地的功勞比耕種現成的田地大,給他們股份合情合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