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二年五月廿七,金角灣晴空如洗。
鷹巢山巔,李國助站在典禮台上,俯瞰著這座經營六年的濱海雄城。
在他上輩子那個時空,鷹巢山是海參崴市區內的最高點之一。
在山頂的觀景台上,可以俯瞰整個海參崴市區,能將整個城市風光一覽無餘。
這裡是觀賞金角灣及金角灣大橋的最佳地點,
還能遠眺金角灣沿岸的港口,包括俄羅斯第二大軍港,太平洋艦隊的司令部。
然而如今,他看到的卻是金角灣沿岸鱗次櫛比的店鋪和民居。
紅磚瓦、灰白牆、燕兒尾、水環繞,儼然是把閩南紅磚建築照搬了過來。
整齊的石板街道在城中縱橫交錯,金角灣內桅杆如林,商船與戰船並排停泊。
永明要塞像一顆紅星般閃耀在金角灣口的東岸,
早已從昔日用三個月建起的簡易木城,變成了如今紅磚包牆,固若金湯的棱堡要塞。
典禮台下,兩千名永明軍將士肅立如鬆。
其中有一半是原大明遼鎮的潰兵,經過嚴格整訓,如今已成為紀律嚴明的精銳。
他們盔甲鮮明,長矛如林,火銃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光。
典禮台旁邊,正對著忠烈祠的行刑台上,跪著十八名建奴俘虜。
在他們正中間的一個,就是正藍旗梅勒額真冷格裡。
今天就要用他們的鮮血和頭顱祭奠忠烈祠中的英靈。
海風從金角灣吹來,帶著鹹腥的氣息,卻吹不散廣場上肅穆莊嚴的氛圍。
廣場周圍觀禮的百姓個個麵色紅潤,衣著整潔,孩童們手中甚至拿著糖人嬉戲。
這與他們剛來時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形象已判若雲泥。
六年了……
李國助心中感慨萬千。
自從他引導顏思齊等人來此建鎮,
永明城已從一片荒蕪發展成擁有兩萬常住人口的繁華城鎮。
永樂大帝灣也建起了五座城鎮,收容了六萬遼東難民,成為抗擊建奴的前哨。
“總督大人到!”
隨著傳令兵的高喝,全場肅立。
顏思齊身著緋色袍衫,腰佩寶劍,大步走上觀禮台。
這位昔日的海盜頭目,如今的永明鎮總督,舉手投足間儘顯威嚴。
“諸位將士!諸位永明鎮的父老鄉親!”
顏思齊的聲音如洪鐘大呂,在廣場上回蕩,
“今日我們齊聚於此,慶祝雙城衛大捷,表彰有功將士!”
歡呼聲如山呼海嘯。
李國助注意到前排幾名老兵激動得渾身顫抖。
他們是最早一批從遼東逃難而來的遼鎮邊軍,如今在永明鎮重獲新生。
“四月初一,我軍從率賓江口登陸,前去收複七年前被建奴占領的雙城衛。”
顏思齊開始詳細講述戰役經過,
“四月初七辰時,我軍抵達雙城衛城外。”
“林福上尉指揮炮兵攻城,打得城上守軍血肉橫飛,抱頭鼠竄!”
李國助回憶起那天的炮火轟鳴。
林福訓練的炮手確實技藝精湛,炮彈落點幾乎分毫不差。
永明學會炮學委員會成立以來,林福的炮術可謂是一日千裡。
“就在我軍準備攻城時,夜不收周大旺突然飛馬來報,”
“十裡外發現兩千正藍旗騎兵,正向雙城衛疾馳而來!”
顏思齊的聲音陡然提高,
“諸位,這是生死存亡的關頭!”
廣場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息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