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後來種的一多,就很難再悉心照料了,以至畝產量普遍降低到千斤左右。”
“所以我們這幾年一直都在培育不必悉心照料,也能畝產兩千斤的中熟品種。”
“那進展如何呢?”徐光啟頗為期待地問道。
“進展還是有些的,”
郭懷一答道,
“去年試驗田裡的中熟品種畝產就達到了1500斤左右。”
“可惜離我們的目標還有些差距,希望今年能接近目標吧。”
“嗯……那至少還得等二十天才能知道結果呢。”徐光啟頗為無奈地道。
“是啊,不過我們傾向於再等四十天。”
郭懷一補充道,
“如果連生長滿一百天都達不到目標,又怎麼敢奢望八十天能實現畝產兩千斤呢?”
“嗯,言之有理。”
徐光啟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又問道,
“那晚熟品種的土豆多少天可以收獲?”
“120天左右。”郭懷一信口答道。
“古詩有雲,胡天八月即飛雪。”
徐光啟沉吟道,
“這永樂大帝灣的八月是又是怎樣的呢?”
“那倒不至於,不過偶爾也會有八月即飛雪的年份。”
郭懷一的神色變的嚴肅起來,
“遇到這種年份,晚熟品種的土豆難免會遭受凍害,導致減產。”
“那你們占領此地的六年間,出現過八月飛雪的情況嗎?”徐光啟追問。
“倒是出現過兩年,”
郭懷一的神色變的更凝重了,
“就是前年和去年,我不確定今年還會不會這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今年還這樣的話,明年我就要減少晚熟品種土豆的種植了。”
1620和1621年,的確是明末小冰期的一個高峰。
長江流域,甚至其以南地區出現罕見嚴寒,漢水、淮河、洞庭湖等大麵積結冰,冰雪天氣持續40餘天,導致農作物嚴重凍害。
嚴寒與乾旱,導致陝西、河南等地“餓殍遍野”,流民四起,成為明末農民起義的誘因之一。
“嗯,前年和去年的確是異常寒冷的,”
徐光啟突然變的目光深邃,似乎在回憶什麼,
“連長江以南都出現了長達四十多天的冰雪天氣,就更彆說這裡了……”
“不過這種天氣隻是極端現象,不至於連續出現三年以上的……”
“但願今年不會再出現吧……”
他雖有意寬慰郭懷一,可惜自己也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但願能如徐大人所說吧……”郭懷一回道,也顯得憂心忡忡。
“我聽說你們這裡也種番薯,而且畝產普遍在千斤以上。”
沉默片刻後,徐光啟突然開口道,
“但據我所知番薯的成熟時間比土豆長得多,普遍都在120天左右。”
“可我怎麼沒聽農場雇工說,去年和今年的番薯產量有減產呢?”
“哦,那是因為,我們主要種植的是早熟型的番薯,90天左右就能收獲的那種。”
郭懷一雲淡風輕地答道。
“哦!”
徐光啟眉梢一挑,
“這種早熟品種番薯,你們是從何處得來的?”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