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興鎮一段的江麵,算是豆滿江裡最寬的了,”
徐光啟突然開口說道,
“但也不過就是一裡多點,完全在紅夷大炮的射程之內。”
“等這次趕跑了建奴,咱們可一定要在慶興鎮對麵的江岸建一些炮台,”
“讓建奴以後再也不能無所顧忌地渡江來犯。”
“與其建炮台,還不如加強與朝鮮的軍事合作呢。”
李國助雲淡風輕地道,
“朝鮮如今簡直是太拉垮了,建奴入境以後,居然可以如蝗蟲過境般一路打到豆滿江畔。”
“要是他們能爭氣一些,把建奴擋在國境之外,以後就再也不用愁建奴會借道朝鮮來打咱們了。”
“這怕是有些難度呀……”
徐光啟皺著眉道,
“朝鮮軍事拉垮也是由來已久,否則二十四年前,日本入侵時,又何須我大明援助呢。”
“如今建奴如此猖狂,我大明都奈何不得,朝鮮又能如何呢?”
“所以咱們還是要儘量依靠自己呀。”
“徐大人此言差矣,”
李國助不以為然地道,
“朝鮮雖弱,但是在抗金大計中卻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不管是東江鎮,還是永明鎮,都是需要朝鮮支援物資的。”
“他是三方布置戰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無論如何,我們都一定要保證朝鮮不會倒向建奴,”
“要確保朝鮮能一直配合大明對建奴實施經濟封鎖。”
“哦,那弘濟小友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加強與朝鮮的軍事合作呢?”
徐光啟見李國助說的如此自信,饒有興趣地問道。
“徐大人覺得,我們在鳴岐城和蘇昌城西邊部署的暗堡如何?”
李國助反問。
“嗯——我覺得很厲害。”
徐光啟手捋長須,仿佛是在想象建奴在山穀中被炮轟的場麵,
“建奴若是踏入那一片暗堡封鎖的丘陵地帶,肯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國助嘴角一揚:
“朝鮮北部和東部多山,若我們能把這種暗堡推廣到朝鮮,徐大人覺得會怎樣?”
徐光啟眼中一亮:
“若果真能如此,建奴以後怕是再也不敢借道朝鮮來攻打永明鎮了。”
“不過那需要的3磅團炮的數量恐怕會成千上萬。”
“永明鎮縱然能鑄造出那麼多3磅團炮,朝鮮也未必能買得起呀。”
李國助笑著搖了搖頭:
“3磅團炮輕便機動,適合少量精工鑄造,用於野戰。”
“大量鑄造用於山地中的暗堡伏擊著實是太浪費了。”
“所以我最近正在構思幾種全新的適合山地作戰的廉價武器。”
“若是能成功開發,以後永明鎮、東江鎮、朝鮮就都可以裝備成千上萬,用於在山地中伏擊建奴。”
“有圖紙嗎?”
徐光啟、廉司南、顏思齊、鶴放道人等異口同聲地問道,無不是兩眼放光。
“當然有。”
李國助嘴角一揚,展開了自己手中的卷軸。
原來他今天是早有準備,似乎就是要向眾人展示自己“設計”的武器。
其實是他搬運過來的,後世的武器設計。
圖紙一共有三張,一張上畫著迫擊炮,一張上畫著迫擊炮彈,一張上畫著火箭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