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貝勒爺請看,”
立馬兩河交彙之處,揚古利揮著手介紹起來,
“從北邊流過來的那條河,就是雞心河,向東流的那條河,叫哈吉密河。”
“咱們要麼就從這裡架橋渡過雞心河,繼續沿哈吉密河北岸向東走。”
“要麼就從這裡架橋渡過哈吉密河,一路沿此河南岸溯流而上。”
“還請三位貝勒爺定奪。”
“河的上遊一般都是山地,”
皇太極目光深邃地望著東方,
“這是不是意味著哈吉密河上遊的地勢比較陡峭呢?”
“四貝勒英明!”
揚古利忙恭維道,
“東邊哈吉密河上遊一直到海岸都是一片低山地帶,”
“隻有穿過那一片低山區,再渡過舒爾霍薩河,咱們才能進入永明鎮的鳴岐城地界。”
“一直到海岸都是低山嗎?”
皇太極不由眯起了眼,
“你們說——永明鎮在那片低山區裡會不會有伏兵呢?”
一想起去年,鑲藍旗那一千鐵騎在朝鮮邊境山穀中被伏擊的慘狀,皇太極就不寒而栗,
以至於到了永明鎮地界以後,一看到丘陵和山地,他心裡就犯怵。
因為他知道,永明鎮有一種可以輕鬆布置在山地之中,且威力巨大的火炮。
“奴才也不敢把話說的太滿,”
揚古利措辭謹慎地道,
“不過據舒穆祿氏提供的情報,永明鎮到現在人口也隻有六七萬。”
“除過老弱婦孺,能當兵的成年男子最多不過四五萬。”
“但是漢人跟咱們不同,他們是要生產的。”
“所以他們如今能養得起四五千軍隊就已是相當不易了。”
“而在摩闊崴守城和在顏楚河西岸斷咱們後路的估計就有四五千。”
“所以能在東邊的低山區埋伏咱們的,隻能是很少一部分人。”
“那麼大一片山區,能通過的路徑絕不在少數,”
“咱們未必就會那麼點背,偏偏就進了他們的埋伏點。”
“再說除了靠運氣,咱們小心一些,做好偵查也能避免中埋伏的。”
他這一番話體現出了對人口規模和軍隊數量關係的認識。
在17世紀,軍隊占人口的比例,正常國家通常在12,軍事化國家或戰時狀態可達35,極少數特例可突破10。
揚古利對永明鎮軍隊數量的預測基本還算準確。
由此也可看出永明鎮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
因為它的軍隊數量已經超過了人口的5,
用軍事化國家都不足以形容他的軍事化程度了。
在同時期的歐洲,隻有瑞典可與永明鎮相比。
17世紀初瑞典本土人口約90萬。
1611~1632年的古斯塔夫二世時期,瑞典常備軍約3萬–4萬,占本土人口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