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五軍都督,參與軍事決策,協調各鎮兵力,
尤其在1650年代鄭成功鞏固金門、廈門基地時發揮關鍵作用。
1651年,鄭成功主力南下廣東時,清軍突襲廈門。
洪旭與林習山等留守將領奮力抵抗,保全鄭軍物資儲備。
1655年,鄭成功設立六官製度,洪旭任戶官,改革賦稅、整頓貿易,支撐長期抗清。
他負責鄭軍糧餉、貿易及後勤,掌管“仁武鎮”,是鄭成功最信賴的文官型將領之一。
1661年,鄭成功攻台,洪旭雖未直接參與登陸,但負責廈門、金門後方支援,保障糧草和兵員輸送。
1662年鄭成功病逝,洪旭支持鄭成功長子鄭經繼位,聯合黃安、陳永華等將領平定鄭襲的奪權叛亂。
1663年清軍聯合荷蘭攻廈,洪旭建議放棄金門、廈門,集中力量固守台灣,鄭經采納其議,完成戰略轉移。
1664年赴台,洪旭晚年駐守台灣,協助陳永華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奠定鄭氏在台統治基礎。
1666年病逝,卒於台灣,追贈“太子太師”,諡號“忠貞”,一說“武靖”。
如今看來,洪旭居然早就是在顏思齊麾下了,隻是並不在與顏思齊結盟的28人之列。
“他在哪?”李國助語氣中充滿了期待,突然很想見一見洪旭。
“就在這片蠶場的密營裡。”高貫答道。
“帶我去見見他。”李國助說道。
“少東家請跟我來。”高貫立即引著李國助向山腰走去。
“這個洪旭是什麼時候來到永明鎮的?”
李國助問道,
“怎麼不知不覺就有這麼個人做了鳴岐城的守備官?”
“他是天啟元年跟黃明佐一起過來的,當時是他船上的財副,”
高貫邊走邊答道,
“黃明佐承包工程的時候,他也在幫著管理財務。”
“永明城的工程結束後,黃明佐返回福建,”
“洪旭卻沒有跟著回去,還參選了鳴岐城的城鎮委員會委員,”
“結果當選了守備委員,負責鳴岐城防務和民團的編練。”
“洪旭我見過,很年輕,也很有為,比我還小兩歲呢。”
郭懷一突然開口說道,跟李國助一起乘船過來,見到高貫以後一直沒怎麼說話。
說到洪旭,他倒是知道開口了,可見對此人印象還是不錯的。
比郭懷一還小兩歲——那年齡就算是對上了呀!
看來這個洪旭還真有可能就是後來明鄭時期的那位重臣呢。
“哦,你是何時認識他的?”李國助饒有興趣地問道。
“這還用問嗎?當然是去年在鳴岐城郊外屯田的時候認識的呀。”
郭懷一理所當然地說道,
“他當時也在組織民團屯田,我們自然就認識了。”
“隻可惜他不是萬曆四十四年就過來的,不然現在跟小少爺肯定都已經親如兄弟了。”
他這話可是一點都沒說錯,當初李國助培養郭懷一主要也是看著他跟自己年齡相近。
而洪旭可是比郭懷一都要小兩歲呢,要是1616年就跟著李國助過來,還真能被李國助當成心腹一樣培養呢。
“現在認識也不遲呀!”
李國助笑道,
“十八歲就能編練指揮民團,倒是要看看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