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啊!”
洪旭、高貫、郭懷一突然異口同聲地道,還都瞪大了閃亮的眼睛。
“誒,妙字可不能胡亂喊啊!”
李國助連忙難為情地擺了擺手,
“我隻是覺得這種形狀一定存在,又沒有想到這種形狀,當不得這個妙字呀。”
他哪裡是想不到這種容易產生膨脹變形的形狀,根本就是知道不說罷了。
他就是要引導這個時代的智者解放思想,靠自己發明出米尼彈來。
“誒,當得起,當得起!”
高貫興衝衝地道,
“少東家簡直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
“我也覺得這種容易產生膨脹變形的形狀,是一定存在的。”
“隻是我一時還想不起來罷了。”
“但我相信,隻要動員槍炮廠裡的工匠一起來想,應該很快就能找到這種形狀!”
“是啊是啊!”
洪旭也目光灼灼地附和道,
“我倒是覺得碗形或許就是你說的那種形狀。”
“碗形我覺得差了點,甜菜糖廠裡,骨炭過濾罐的形狀或許會更好些。”
郭懷一突然一手抵著下巴,若有所思地道,察覺到其他人異樣的目光,他又連忙改口道,
“不管是那種形狀,都得試過才能知道行不行。”
“誒,你們倆說的形狀有一個共同點!”
高貫突然像是發現了什麼秘密似的,兩眼放光地道,
“就是都有開口和空腔!”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們構想的鉛彈在裝填的時候,都要把開口和空腔向後。”
“也就是說,要讓火藥爆炸的衝擊力進入彈丸的空腔!”
“沒錯!”洪旭和郭懷一異口同聲地道。
“那就儘快做出樣品來,進行實驗吧,”
李國助對高貫雲淡風輕地吩咐道,
“看看到底是哪種形狀的鉛彈效果更好。”
“誒,好的,等打退了建奴,我馬上安排!”高貫信誓旦旦地道。
李國助心裡很清楚,這個路子是對了,但不經過多次實驗,是找不到最佳方案的。
所以他才並不是多麼激動,且顯得頗為平靜。
實際上,在他上輩子那個時空的曆史中,米尼彈也不是橫空出世的。
在其之前,還有一種格林納彈也有相同的設計理念,
卻因為某些缺陷,沒能得到普及,但卻啟發了米尼彈的設計。
1836年,英國設計師威廉·格林納發明了一種空心底部子彈,依靠火藥燃氣膨脹使其貼合膛線。
格林納彈底部有木質或黏土塞,插入子彈底部凹槽,火藥燃氣推動塞子,擠壓鉛體向外膨脹。
而塞子易損且生產工藝複雜,因而遭到軍方的拒絕。
除了這個直觀的缺陷外,在實際測試中,格林納彈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如氣密性雖有所改善,但塞子可能燃燒或脫落;
有效射程約300米,但精度不穩定;
需預裝塞子,操作複雜,並未顯著改善裝填麻煩的問題;
塞子可能失效,導致燃氣泄漏。
儘管如此,格林納彈解決前裝線膛槍氣閉性的思路,還是啟發了米尼彈。
1849年,法國軍官克洛德·艾蒂安·米涅發明了米尼彈,完美解決了格林納彈的所有缺陷。
格林納彈依賴外部塞子觸發變形,而米尼彈通過空心底部的薄壁結構自動膨脹,簡化了裝填流程。
米尼彈無需額外部件,膨脹更可靠,且圓錐外形降低空氣阻力,大幅提升射程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