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木椅腿被後續戰馬踩斷。
《雪峰日記》載:“虜酋華椅碎如薪,金角嵌石迸入岩縫,卒不可尋。”
事後多爾袞震怒,屠峽穀周邊三村落泄憤,樸宗慶部早已轉移。
清史諱載此事,僅記“睿王征耽羅,損儀仗”
朝鮮民間傳唱:“鏈馬樁,碎金椅,胡虜淚落漢拿雪”
鹿角椅殘片從此成為濟州義兵“天命在朝”的精神圖騰。
可惜樸宗慶的發明活動既沒有得到充分的支持,發明也沒有得到良好的傳承。
隻因他非西人黨嫡係,兵曹便拒絕撥付研發經費。
1630年《備邊司謄錄》斥其發明為“器械詭奇,不合祖製”
丙子胡亂中,樸宗慶堅決抗金,成為孤島上的遊擊戰神。
他率領濟州義兵1500人實施“三不戰術”:
不守城,不接陣,不留俘,痛擊清軍的同時,也保留了義軍的有生力量。
1637年一月,他在觀音寺峽穀以火牛陣大破清軍偏師,
殲敵牛錄額真1名,兵87人,繳獲戰馬203匹,焚毀多爾袞的鹿角椅。
可惜他終因困守孤島,寡不敵眾,而英勇就義。
1637年三月,樸宗慶被叛徒毒殺於漢拿山洞窟。
清軍將其懸首濟州港三月,遺體由海女冒死盜葬。
樸宗慶的生平證明,在朝鮮黨爭傾軋下,地方豪傑的創造性防禦往往比中央軍更堅韌。
其悲情結局亦是濟州島身份認同的鑄魂之痛。
“弘濟小友,你確定金夢瑞真能說服濟州牧開城投降嗎?”
金夢瑞和樸宗慶剛離開大帳,徐光啟就上前問李國助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李國助接見金夢瑞和樸宗慶時,他就站在帥案左前方,
沒有穿大明官服,隻是穿了一身儒服,看起來就像個軍師,或是普通的幕僚。
金夢瑞和樸宗慶怎麼也想不到,大明冠帶閒住的禮部右侍郎剛才就在他們身邊。
徐光啟剛得知李國助想占領濟州島時,是持反對態度的。
但是當李國助告訴他,要依濠鏡例,為永明鎮取得濟州島的居留、貿易、生產權時,
他頓時就轉變了態度,還提出要跟過來考察濟州島的工農牧業生產條件。
徐光啟這樣的農政專家和西學大家來管理濟州島的生產自是再好不過,
李國助豈有不答應之理。
何況在必要的時候,徐光啟還能以明朝官員的身份出麵為雙方斡旋呢。
“崔澱肯定會開城投降。”
李國助斬釘截鐵地道,卻又話鋒一轉,
“我倒是擔心,金夢瑞和樸宗慶兩人還不甘心,沒準會強迫崔澱堅守城池。”
“可我看金夢瑞剛才對你提出的條件還挺看重的呀。”
徐光啟顯然不太認可李國助的擔憂。
李國助搖了搖頭,說道:
“葡萄牙人之於大明,跟永明鎮之於朝鮮終究還是有區彆的。”
“葡萄牙人雖有堅船利炮,但與地大物博的大明相比,並沒有絕對優勢。”
“隻要大明願意,隨時都可以趕走葡萄牙人。”
“但永明鎮卻比朝鮮強得多,一旦永明鎮獲得了濟州島的居留權,”
“朝鮮就再也無力趕我們走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