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多把遞增尺寸的拉刀組合在一條刀杆上”
高貫眼睛一亮,
“這樣所有凹槽便可同步成型,纏距、深度、寬度一致性都好!”
“少爺真是鬼才呀!”
“哥哥!那輪子轉得水花花的!”
李華梅突然指著牆角的水輪喊。
原來水輪轉動時帶起的水花濺在地上,彙成了小水窪。
她剛要抬腳去踩,被李國助一把拉住:“地上滑,小心摔著。”
“嗯,這的確是個頂好的辦法!”
翁翊皇也由衷地讚道,旋即卻是話鋒一轉,
“不過拉刀的鋼料不頂用也白搭,讓鐵廠多摻些炭,煉硬些,”
“膛線得像石頭上的槽,不是麵團上的印,彈丸才能轉得穩。”
高貫連連點頭,剛要蹲下身擺弄拉刀,見李華梅踮腳看接屑槽裡的鐵屑,忙道:
“小姐小心,那鐵屑紮手!”
李國助已彎腰把華梅抱起來,離接屑槽遠些:“咱們去那邊看,這裡太吵。”
“不嘛,我想看那鐵杆子拉膛線。”華梅摟著他的脖子,眼睛仍盯著刀杆。
“等看完了,哥哥給你找塊光滑的鐵屑玩。”
李國助哄著她,目光掃過車間,確保沒有尖銳處挨著妹妹。
徐光啟掏出紙筆,正畫纏距計算圖,李華梅湊過去:“徐爺爺,你畫的是蟲子嗎?”
徐光啟被逗笑了,指著圖紙道:“這是算膛線的數兒,算準了,子彈能飛得更遠。”
“比弓箭還遠?”
“遠得多。”李國助替他答了,抱著妹妹往車間外挪了挪。
翁翊皇看得有些發懵,卻也點頭:
“你們讀書人懂算,我們鐵匠懂火候,湊一塊兒總能成。”
“想當年手工拉膛線,全憑手感,能讓彈丸穩定飛五十步就謝天謝地了。”
“現在有了機器,有了數兒,總能讓它穩定飛一百步、兩百步。”
高貫已蹲下身擺弄拉刀,嘴裡念叨著:
“先合並三把刀試試,按徐先生算的螺距刻標尺……”
徐光啟則低頭畫著圖,筆尖沙沙作響。
李國助抱著李華梅站在一旁,見妹妹正用手指卷著自己的衣角,眼裡滿是對機器的好奇,悄悄鬆了口氣,該說的都點到了,剩下的,就讓他們在實踐裡慢慢琢磨吧。
翁翊皇用手指撚了撚槍管裡的膛線,又拍了拍高貫的肩膀:
“不錯,這水力膛線機雖還有瑕疵,但比當年咱們手工拉膛線強多了,你能搞出這東西,沒白費當年我教你的那點手藝。”
高貫臉上一熱,剛要說話,卻見翁翊皇話鋒一轉:“再帶我們去看看彈藥廠吧。”
“好,請跟我來。”
眾人便跟著高貫,往廠區東側的彈藥廠走去。
路上還能聽見水力機的轉動聲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鉛液澆鑄時滋滋的輕響,遠遠飄來一股淡淡的鉛腥味。
剛進彈藥廠,一股鉛腥味混著油脂香就飄了過來。
十幾個工人正圍著鑄鐵模具忙碌,有的用長鉗夾著坩堝往模具裡澆鉛水,有的坐在木凳上用小刀削彈丸毛邊。
李華梅被鉛水澆鑄時濺起的小火花吸引,剛要往前湊,就被李國助輕輕拉住:
“站這兒看就好,鉛水燙得很,濺到身上要起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