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翊皇走到一個成品筐前,拿起枚窩頭彈掂了掂,眉頭就皺起來:
“高貫,你這彈丸還是太糙。你看這裙邊,薄厚差著半分,澆口的毛刺也沒修乾淨。”
高貫忙道:“師父說得是,可這軟鉛總是不爭氣,打個二三十發,槍管裡就掛得全是鉛屑,清一次得費半天勁。”
徐光啟拿起兩枚彈丸對著光比了比,又掏出直尺量了量直徑,沉吟道:
“你這彈丸大小也差得遠,這枚直徑七分三,那枚就到了七分五,差了兩厘,”
“槍膛陰線就那麼寬,彈丸太粗塞不進,太細又封不住氣,精度自然好不了。”
李華梅看著筐裡密密麻麻的鉛彈,好奇地問:
“哥哥,這些小鉛塊都是給槍吃的窩頭嗎?怪不得叫窩頭彈。”
李國助笑著幫她擦掉鼻尖沾的鉛灰:
“差不多,這彈丸底下有個小坑,像窩頭的窩,所以叫這名。”
“不過它可比窩頭厲害,能飛很遠呢。”
翁翊皇用指甲刮了刮彈丸表麵,鉛屑簌簌往下掉:
“還有這鉛料,太軟!裝填時被通條一壓就變形,得摻點錫,硬實些才頂用。”
“摻過的,”
高貫連忙解釋,
“試過加一成錫,是硬了些,可膨脹時總炸不開,反倒不如純鉛的飛得穩。”
徐光啟想了想,指著模具道:
“或許問題不在錫多錫少,而在模具。你這模具用的是熟鐵,澆上百八十次就變形了。”
“若換成淬火鋼模,再在腔裡刻上刻度,讓鉛水流得勻些,說不定能好。”
他蹲下身,撿起塊廢彈丸在地上畫了個錐子形,
“還有這彈體,錐度再陡半分,飛行時風阻能小些,射程或許能再遠二十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沒錯”翁翊皇說,“我也覺得這窩頭彈還有幾處需要改進。”
說著便把來路上對李國助說的那些給高貫說了一遍。
“好,我一定會按師父的建議試驗出最佳彈丸尺寸和凹槽深度的!”
高貫信誓旦旦地道。
李國助看著工人往彈丸上抹油脂,忽然開口:
“我瞧他們抹的油脂厚薄不一,能不能弄個淺槽?”
“比如在彈丸上刻兩道圈,讓油脂剛好嵌在槽裡,”
“既不會太少起不到潤滑作用,也不會太多汙染火藥。”
高貫眼睛一亮:“刻槽?這法子倒新鮮!回頭就讓人試試,玄扈先生說的鋼模,我也讓人打一套試試,就是淬火手藝得請師父多指點。”
“這還用指點。”
翁翊皇擺擺手,
“關鍵是得有個標準,每枚彈丸大小差不過一厘,鉛錫比例定死,模具天天校準,”
“就像你師父我打菜刀,刀背多厚、刀刃多薄,心裡得有個數,不能瞎掄。”
李華梅忽然指著牆角一堆木箱問:“那些箱子裡裝的都是窩頭彈嗎?”
“是成品彈。”高貫笑道,“每箱裝五百發,裡頭墊了油紙防潮,縫隙塞了木屑,免得運輸時撞變形。”
徐光啟點頭:“這般包裝倒有些章法。若是再在箱上寫明彈丸直徑、鉛錫比例,發到部隊裡,士兵就知道哪箱配哪支槍,省得亂拿亂用。”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