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更得去了。”李國助眼底掠過一絲早有預料的了然,語氣反倒添了幾分篤定。
“你這又是何必呢?”張弘皺眉,“這一去往返十幾天,不是耽誤正事嗎?”
“若是袁大人肯來永明鎮做事呢?”李國助反問。
“那自是再好不過!”
張弘眼神一亮,
“袁大人行事不拘一格,善用商屯調動商人參與戰事,在登萊任上政績斐然,遼東戰場上更是立過實打實的功勞。”
“他若肯來,定能給咱們帶來大改變。”
說到這裡,他突然若有所悟,
“哦——少爺是想去招攬袁大人!”
李國助點頭:
“原本隻是想拜會他,談談遼南商屯的事。得知他已去職,才動了招攬之心。”
“那確實該去!”張弘搓了搓手,又有些遲疑,“隻是袁大人忠君愛國,未必肯屈就永明鎮吧?”
“你說玄扈先生算不算忠君愛國?”李國助問。
“那自然是算的。”
“那他為何肯來永明鎮?”
“自是因為咱們重實學、倡實業,他在這裡能施展抱負。”
“這不就對了。”李國助語氣篤定,“隻要永明鎮也能讓袁大人施展抱負,還怕他不來?”
張弘仍有顧慮:“可袁大人對實學……”
“難道永明鎮就隻招攬實學人才?”李國助打斷他,“你好好想想,袁大人最關心的是什麼?”
“那還用說,自然是遼東戰事。”張弘恍然大悟,“哦——少爺的意思是……”
“你覺得袁大人卸任後,還有機會官複原職嗎?”
張弘沉吟道:
“怕是難了,他已是花甲老人,再過八九年就該致仕了。”
“況且因黨爭被罷,想再被啟用難如登天。”
“除非換了新君——可當今聖上正當弱冠,哪有這等事。”
李國助心中暗歎,張弘哪裡知道,那位木匠皇帝已沒幾年好活了。
可惜即便崇禎登基後複用了徐光啟,也沒想起袁可立……
他壓下思緒,正色道:
“所以說,袁大人被明朝重新啟用的可能已十分渺茫。”
“如今隻有來永明鎮,他才能實現剿滅建奴的抱負。”
“噢,我明白了!”
張弘豁然開朗,抱拳笑道,
“那就祝少爺馬到成功!你想要多大的船?還需備些什麼?”
“一艘四百料的老閘船就夠了。”
李國助道,
“船員從你這兒挑幾十個操船好手,跟我來的弟兄們就在牛島歇上十幾天吧。
“這怎麼行!”
張弘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