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一個月足夠了,保準萬無一失。”李國助拍了拍胸脯。
“好,爹信你。”李旦望著他,眼裡是藏不住的欣慰。
李國助心裡一動,語氣又軟了下來:
“對了爹,您要是想回平戶就回,想留在永明鎮也行。”
“隻是兒子還是盼著您能搬過來,咱們一家人守在一塊兒,熱熱鬨鬨的多好。”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
“平戶、長崎的生意,交給張敬泉和歐華宇兩位伯伯打理就行,他們都是跟著您打拚多年的老人,可靠得很。”
他心裡清楚,平戶雖有許儀後,可史書上並未明載這位醫者是否真能救李旦。
反倒是永明城醫院的水準日漸精進,或許能留住父親。
李旦沉默了許久,終是點了點頭:“好,我會考慮的。”
……
天啟四年四月初一,1624年5月17日。
春意漸濃時,摩闊崴的水色格外清亮。
李國助籌備近月,終於率四艘嶄新的44炮艦從顏楚城碼頭拔錨啟航。
這四艘船皆不屬於永明鎮的始祖六艦,而是新近下水的新銳。
其中三艘是近兩年雲樽城造船廠所造的輕型艦,主甲板列30門18磅長炮;
另一艘則是去年在雅蘭城軍械庫建造的重型艦,主甲板架30門24磅長炮。
與始祖六艦相比,這批新艦除了艦體更新,最惹眼的便是艦首皆有船首像,
居然還是真武大帝麾下的四大元帥。
三艘輕型艦的船首像分彆是馬靈耀、關羽、溫瓊的神像,艦名亦隨之;
那艘重型艦的船首像則是趙公明,故得名“趙公明號”。
這“趙公明號”,原是去年李國助許諾贈予鄭芝龍的禮物。
趙公明身為道教武財神,兼真武護法,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剪瘧,保病禳災。
李國助特意選此神像,便是盼他護佑鄭芝龍在台灣生意興旺,更能抵禦熱帶瘴氣。
原想鄭芝龍正月南下時會將其開走,誰知他竟隻駕了兩艘福船動身。
如今李國助已說服李旦,待此次談判事了,便任命鄭芝龍為台灣總督,專司開發大員。
此番他將“趙公明號”編入艦隊,正是要順路交給鄭芝龍。
雖說史載鄭芝龍曾在李旦、顏思齊死後奪取其遺產,甚至打壓得李國助黯然退場,
但在這個時空,李國助卻有十足把握掌控局麵,
他堅信能護住李旦與顏思齊,助他們熬過1625年的劫數。
隻要這兩位鎮住場麵,鄭芝龍便掀不起風浪;
即便天命難違,他亦有底氣壓製:
永明鎮的基業、遠超鄭芝龍的海軍力量,皆是倚仗。
更何況顏思齊、楊天生等人如今都在永明鎮用事,斷不會如曆史上那般隨鄭芝龍赴台;
加之鄭芝龍已是南海邊地公司的股東,與他利益相係,
其台灣總督之位亦由公司任命,需為公司效力,斷無理由再成仇敵。
唯一掛心的,是鄭芝龍對明朝詔安的執念,這會讓他與許心素勢同水火,重演曆史悲劇。
作為許心素的外甥,李國助絕不能讓悲劇重演。
此番去澎湖,他定會拜見舅舅,勸其儘早抽身官場。
以許心素如今的股東身份,自當服從公司調令,想來不會違逆。
至於鄭芝龍,若他執意受詔安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