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改的?"徐光啟急問。
老工匠往角落一指:"喏,就是那個叫薄玨的小子,在那邊銼鐵錨呢。"
徐光啟連忙讓人去叫薄玨。
不多時,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快步走來,粗布短褂上沾著鐵屑,手裡還攥著把銼刀,見了眾人連忙拱手:
"小子薄玨,見過各位大人。"
徐光啟指著風箱上多出來的杆件:"這杆件是你加的?"
薄玨忙點頭:“正是小人加的。”
“你為何要加它?”徐光啟追問。
“為了讓風箱送風更穩定,”
薄玨臉微紅,從懷裡掏出張草圖,
"小人見風箱抽氣時,總有股風往回倒,便給風箱加了個可以跟著活塞杆前後移動的閥門,我叫它滑閥。”
“這個杆件就是滑閥杆,滑閥在滑閥杆的帶動下與風箱活塞杆一起做往複運動。”
他指著草圖道,
“先生請看,這是滑閥式,下麵中間這個是風箱的進風口,兩側是出風口。”
“活塞杆外拉時,聯動滑閥內移,中央進氣口通,外側出風口鼓風,內側出風口封閉;”
“活塞杆內推時,聯動滑閥外移,中央進氣口通,內側出風口鼓風,外側出風口封閉。”
“如此一來,風箱便可通過滑閥與活塞運動同步,實現無間歇切換氣流通道,解決風舌頭漏氣的毛病。”
徐光啟捧著草圖,指尖在圖上的閥門結構處反複摩挲,眼睛越來越亮:
"這般利用活塞的移動控製氣流進出的方向……這正是……"
徐光啟猛地抬頭,聲音都有些發顫,
"你可知這結構的用處?若把它用到蒸汽機上,或許能讓蒸汽從兩邊交替推動活塞!"
薄玨一愣,隨即眼睛亮了:"這樣一來,蒸汽機的力道可就更大了!"
“沒錯!”說著徐光啟就給他細細解釋了風箱式蒸汽機的構想。
"想不到滑閥竟有這般妙用!”
聽完徐光啟的解釋,薄玨激動得攥緊了銼刀,
“小人隻是想讓風箱鼓風更穩定,沒想到能幫上先生的大忙!"
他忽然想起什麼,拱手問,
"還未請教先生尊姓大名?"
"老夫徐光啟。"
薄玨驚得後退半步,手裡的銼刀當啷掉在地上,
"竟——竟是徐先生!學生在江南時就聽說先生精於格物,造儀器、算曆法——”
“可先生不是閣老嗎?為何會在永明鎮?”
徐光啟麵色一沉,擺了擺手,歎息道:
“我兩年前就冠帶閒住了,聽說這裡倡實學,重實業,我便過來做事了。”
“你是哪裡人,為何會來到永明鎮?”
“學生是浙江人,自幼便喜歡機巧,”
薄玨忙拱手道,
“聽海商說永明鎮專務實學,火銃、火炮、望遠鏡都造得極好,便過來求學了。"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