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袋打開,果然,裡麵密密麻麻都是乾辣椒,紅彤彤的,一看就辣口。
趙清虎笑了,就好這一口,終於也能吃到了。
“明早讓謝娘子做些辣味。”
“爹,這東西是真辣啊,您年紀大了,要適量。”二郎心有餘悸。
在家的時候,他們嘗過。
這辣椒可比茱萸恐怖多了,辣的人上麵嘴疼,下麵也疼。
“瞎說,你爹我身體倍棒,能吃能喝,彆瞎操心。”
第二日一早,趙清虎吃到了辣椒大蒜炒臘肉。
北風呼嘯的寒冬世界,早上吃上一點辣味,腦門都冒汗了,一個字,爽!
“謝娘子,種子保存好,明年還要大麵積種植。”
“放心吧老爺,這辣椒種子都妥善保存著呢。”
謝娘子也開心,自己做的菜是越來越美味,老爺還讓她去參加工匠院的廚師等級考核呢,但是,這辣椒的味道,她們幾個廚房的廚娘是真受不了。
“對了二郎,今天你找人把乾辣椒弄一弄,把裡麵的辣椒籽摳出來,然後碾壓成辣椒粉,回頭做一些油潑辣子,爹拌麵吃。”
“好的爹。”
二郎過了年還要回去綠竹村,趁著他在,讓他乾乾活,儘儘孝。
“爺爺!”
小寶貝邁著小短腿來了,小家夥已經快滿兩歲了,養的粉雕玉琢,討人喜歡。
“乖寶,來讓爺爺抱抱,怎麼沒賴床啊,大冬天起這麼早乾嘛?”
“爺爺,六叔說帶我們去逛街,買吃的。”
趙清虎哭笑不得,就逛街買吃的,把你們全都收買了?
如今,趙清虎有三個孫子,一個孫女。
大郎媳婦秦氏的肚子裡麵又懷了一個,有四個多月了。
董大夫給把脈了,母子健康。
大郎、二郎到來,讓趙清虎一大家子全都團圓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帶來了不少老家的消息,也有家鄉的特產。
綠竹村今年是個豐收年,雖說秋收時節,天氣旱了一段時間。
但是,有竹溪在,還有去年剛剛挖的水庫,足夠保證灌溉田地用水。
竹溪拓展,修建大水庫,獲益的可不僅僅是綠竹村。
竹溪沿岸,還有三座水庫能覆蓋的區域內,不少村鎮都是獲益方。
清水鎮上也來無煙煤鋪子,不少人家都用上了煤爐。
縣城的泥瓦匠,從工匠院學會了火炕技術,村裡家家戶戶都盤了火炕。畢竟,大家都聽說了,這火炕技藝是趙清虎發明的,鄭師傅他們在京城推動的,身為老家人,當然要支持。
按照清水鎮上典吏的說法,這火炕冬天能抗凍,對老人、小孩好。
而且,縣城的工匠院願意免費傳授技藝,十裡八村的泥瓦匠,全都去學了。
盤一個火炕也不貴,自家出材料,泥瓦匠的工錢連一百文都不用。
冬天越來越冷,綠竹村地處偏北方,的確也應該盤上火炕了。
就算村民們不用無煙煤,上山打柴火來燒也行啊。
石隆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柴火。
綠竹村通往清水鎮的道路也修了起來。
之前大郎有來過信,趙清虎同意了,修路的銀錢他們家出大頭。不是青石板路,而是碎石子加夯土的道路,能走馬車,硬實的很。
雖說修橋鋪路無屍骨,可如今趙清虎的身家底蘊,不怕這個。
竹溪疏通後,能走大貨船,自己的名字可是在功德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