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虎扶額,不得不說,老王來了京城後,煥發了第二春。
藝術大師不當了,先是四處亂跑,跟著煤炭商會的礦場搭建木軌。
後來回到京城,直接入了工匠院,目前在工匠院有一個工具工坊,天天跟一群木匠在一起,研究新式的齒輪工具,忙的是腳不沾地。
以前是大字不識,現在都已經拿掉了文盲的帽子,成了真正的一名大匠。
“罷了,我去看看罐頭工坊。”
“你等等!”
王木匠從自家院子追了出來。
“那蒸汽機怎麼回事?”
趙清虎眉心挑了挑,提起這個就頭疼。
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又是另外一回事。
關鍵是,自己對於蒸汽機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
隻能說,墨六還需要努力。
“應該是快了,等這東西轉起來,你們研究的許多工具都要改進了。”
“我們都想進去看看,看看他們研究的進度還有方向。”王木匠道。
工匠院內,許多事情趙清虎一言可決,這位才是唯一大宗師。
“你這想法不錯啊,集思廣益,觸類旁通,也許讓你們參與進去能加快進度。”
“那你給我一個手令,明天回去我就去看看。”
“好!”
遠洋航海,還建立了駐地,派遣了軍隊,是需要持續不斷補給的。
天津衛,先後已經有六次派遣船隊下海,帶走了大量的物資。
甚至,有陸陸續續響應朝廷政策,願意遷徙的無地百姓。
總有人,想要先吃螃蟹,炎黃子孫,不缺有勇氣的。
當然了大部分都是沒了土地,一貧如洗的家夥。
拖兒帶女的不多,單身漢子不少。
即便如此,朝廷也是來者不拒,畢竟連囚徒都送去了兩三批。
趙清虎名下的罐頭工坊,也一直不曾停產,除了供給遠洋航行外,也會放在市麵上出售。
最大的買主,就是兵部。
能保存一年時間的肉罐頭,對於軍中來說,是絕佳的軍糧。
“爹,你怎麼來了?”
剛好,大丫今日也來莊上視察罐頭工坊。
船隊要回來了工坊必須增產,大丫過來盯著。
“我來看看工坊,彆太累了,莊子這裡有魯羊蹄他們,還有杜真呢。”
“爹放心,我就是過來看看,不累的。”
“好吧,你自己留意些,一起去工坊看看吧。”
“好的爹,咱們一起。”
罐頭工坊,一切如常,流水線時刻不停運轉著,一罐接著一罐,或是牛肉,或是豬肉,或是羊肉,鼻息之間飄散的是肉香味,還有調料的香味。
因為辣椒的普及跟推廣,辣味,成了這些肉罐頭的標配。
辣椒可是好東西,能一定程度限製細菌生長,可以防腐的。
罐頭隻有一種,用玻璃罐裝的。
玻璃罐還吹,如今玻璃工廠的工藝已經十分成熟,一些老師傅,你想要什麼樣,他們就能吹出什麼樣的玻璃來。
雖說,無法做出鋼化玻璃,可這些也夠用了。
若是能再次提純,完全可以用模具來製作玻璃罐。
罐頭廠,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封口的問題。
人工打磨契合的玻璃蓋子太難,用鐵的話,如今的鐵製品,容易繡壞,根本不可取。
所以,用鐵製打造的罐頭罐子、蓋子,也不可取。
除非弄出來不鏽鋼,或者用更貴的鋁製作。
生產力,大大限製了罐頭廠的產量。
用出去的罐頭,都是要回收罐子的。
“還是要投入人力物力,研究研究這罐頭工具。”
趙清虎拿過一個半斤的罐頭,手指敲了敲那玻璃罐子。
“爹,咱們工坊這方麵人才不多,也就是玻璃工坊有一些大師傅在鑽研,目前沒有進展。”大丫接話道。
“人多力量大,可惜啊!”
把玻璃製作的方子公布出去,讓更多的玻璃工坊建造起來,更多的人投入進來。
人多了,也許就有聰明人,能把玻璃工藝再次提升。
到時候,指不定就鑽研出來了,快速製作玻璃製品的辦法。
可玻璃工坊,每年給家裡麵提供的利潤是驚人的,超過一百萬兩啊。
這很突然啊,把玻璃做作工藝公布出去,趙清虎還真有些舍不得。
“大丫,你找些商賈過來,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加盟咱們家的玻璃工坊!收他們的加盟費,除此之外,分潤十年三成利潤,咱們家的玻璃工藝可以共享給他們。”
“爹?”
大丫一腦門疑惑,老爹糊塗了?
玻璃方子,這可是下金蛋的母雞啊。
分享出去,秘密肯定無法長久保存,彆說十年,怕是一兩年既要泄露,到時候怕是玻璃工坊的盈利會斷崖式下跌。
“沒事,按照爹說的操作吧,讓更多人參與進來,玻璃工藝若不繼續提升,對大淵皇朝的幫助不大!而且,咱們家也能賺取一筆加盟費,不虧的。”
“好的爹!”
雖然不理解,可老爹的命令,大丫會照辦的。
“讓工匠院內感興趣的匠人也能來看看,隻要他們簽下保密協議,玻璃方子可以共享給他們。”
“知道了爹。”
“罐頭還要增產,原材料要盯緊了,不能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還有醬黃瓜,水果蔬菜罐頭這些也要繼續開發。”
提出了一些想法,不僅是大丫,一旁幾個負責罐頭工坊的管事也在,把趙清虎說的全都寫了下來。
趙清虎掃了一眼,都是熟悉的麵孔,除了他家的下人外,其餘的都是從老家帶出來的子侄。
“工坊內的學校辦了嗎?”
“放心吧爹,咱們莊上就是四十八中學,咱們家還開了夜校,目前有不少工人都自發去學習。”
這一點,讓趙清虎頗為滿意。
彆說是自家產業,大淵皇朝即將開拓海外領地。
那可不是殖民地,而是真正的開疆拓土,是屬於大淵皇朝的領土,是屬於炎黃子孫的。
對人才的需求,絕對是海量。
能讀書識字,都是高級人才。
到時候這些人撒出去,才能快時間,將開拓地安穩下來。
看了工坊,趙清虎又去看了看暖棚。
“這幾棵荔枝樹活了?”
“活了老爺,去年沒結果,今年應該是要掛果了。”
趙清虎瞅了一眼,的確開花了,順利的話會掛果。
京城跟南邊的生態環境差很多,陽光、溫度、濕度都不一樣,即便是暖棚內,最後掛果了,怕是也沒有南方的美味。
也罷,養著就養著吧,反正也不浪費多少地。
“好好照顧,等成熟了嘗嘗味道。”
他們家的暖棚,大部分還是用來種植土豆跟紅薯的。
小冰河期可不是鬨著玩的。
暖棚內,人為乾預的力量強大,可以保證產量。
目前,他們家的暖棚足足有三百畝,靠著冬日的水果、蔬菜,產出驚人,能保證盈利就行。
至於多餘的土豆、紅薯,或是賣給官府當種子,或是直接曬乾了保存,粗糧也是糧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