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才,這位落魄的儒生,終究還是留在了榆樹溝。
石頭給他安排了一間剛建好、還散發著泥土氣息的小屋,雖然簡陋,但好歹能遮風擋雨。
第二天,榆樹溝,或者說“莫爺保護區”的第一個“學堂”,就這麼草草開張了。
地點就在廣場旁邊的一片空地上,用石頭壘了個簡易的台子充當講台,孩子們自帶小木紮或者乾脆席地而坐,黑壓壓地圍了一大圈。
孔德才站在那臨時的講台上,看著眼前一張張稚嫩、好奇,或者乾脆就是茫然的小臉,深吸了一口氣。
他從隨身的行囊裡,小心翼翼地取出幾卷泛黃的竹簡,這是他冒著戰火搶救出來的僅存家當。
“咳咳,”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讓自己的聲音顯得溫和些,“今日起,由我來教導爾等識字明理。吾乃孔德才,爾等可稱我為……孔先生。”
“先生……”
“孔先生……”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跟著念,口音各異,調子跑得能飛上天。
孔德才定了定神,開始了他的第一堂課。
他決定,從最基礎的教起。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不行,太深奧了。
“一、二、三……人、口、手……”
孔德才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劃拉著最簡單的幾個字。
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這位老先生沉重的一擊。
孩子們的基礎,比他想象的還要差!
彆說認字了,很多孩子連握樹枝的姿勢都歪歪扭扭。
大部分孩子來自逃難家庭,之前不是在逃亡,就是在為一口吃的掙紮,哪裡接觸過筆墨紙硯?
而且,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
講了不到一刻鐘,下麵就開始騷動起來。
有抓耳撓腮的。
有低頭玩手指的。
有跟旁邊小夥伴擠眉弄眼的。
甚至還有兩個膽大的,已經開始在後麵用眼神“打架”了。
孔德才耐著性子,一遍遍地重複著簡單的字形和發音,試圖維持課堂秩序。
可效果……微乎其微。
他講得口乾舌燥,孩子們卻像沒頭蒼蠅一樣,嗡嗡嗡地鬨個不停。
效率!
太低了!
簡直是龜速!
照這個進度下去,猴年馬月才能讓他們完成啟蒙教育?
神像內部,韓莫的意識體全程“圍觀”了這堂課,看得直搖頭。
“嘖嘖嘖,孔老夫子,您這教學方法……太傳統了啊!”
“麵對這群文盲熊孩子,得用點簡單粗暴……哦不,是簡單高效的方法才行!”
孔德才遇到的困境,其實也在韓莫的意料之中。
缺乏統一、簡單、易於記誦的啟蒙教材,是最大的問題。
光靠老師在上麵講,孩子們在下麵聽,效果能好才怪了。
“是時候,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
韓莫的意識沉浸下來,開始在記憶深處搜索。
很快,一篇熟悉的文字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三字經》!
對!就是它!
語言簡練,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內容包羅萬象,從倫理道德到基礎常識,簡直是為眼下這種情況量身定做的啟蒙神作!
“嘿嘿,孔老夫子,準備好接受來自‘莫爺’的文化降維打擊吧!”
韓莫開始動手“修改”這篇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經典。
首先,得把那些與本世界觀衝突的部分去掉。
什麼“昔孟母,擇鄰處”,這裡的孟母是誰?不認識!改掉!
什麼“融四歲,能讓梨”,可以保留,尊老愛幼是普世價值。
什麼“香九齡,能溫席”,孝道嘛,必須提倡!
曆史地理常識也得改,什麼“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這個可以留。什麼“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這個世界好像也有五行之說,保留!
韓莫篩選、修改、替換……
他保留了《三字經》的核心結構、韻律,以及大部分關於倫理道德、基礎常識的內容,去掉了那些帶有明顯時代和地域烙印的部分。
力求做到既能快速啟蒙,又符合當前世界的“政治正確”。
一番“魔改”之後,一篇嶄新的、符合榆樹溝當前需求的莫爺修訂版《三字經》新鮮出爐!
“搞定!”
韓莫滿意地“審閱”了一遍。
接下來,就是如何把它“賜”給孔德才了。
他集中精神,調動起一絲微弱的神力,將這段經過修改的《三字經》文本,通過“神啟”的方式,直接印入了正在講台上唉聲歎氣的孔德才的腦海之中。
……
孔德才正感覺心力交瘁,覺得這教書育人的差事,比他當年考科舉還難。
忽然!
嗡!
他的腦海中,仿佛有一道金光閃過!
緊接著,一段段奇異而玄妙的文字,如同醍醐灌頂般,清晰地浮現在他的意識深處!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苟、不、教……性、乃、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教、之、道……貴、以、專……”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
句式整齊!韻律和諧!朗朗上口!
孔德才瞬間瞪大了眼睛,如同被一道九天驚雷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