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詩會結束,眾人剛想離開,一位王府的侍從匆匆趕來,恭敬地向周桐等人行禮後說道:“周公子、歐陽先生,我家王爺對各位的才情欽佩不已,特在閣樓備下薄酒,想請各位移步一敘,還望各位賞光。”周桐等人麵麵相覷,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讓他們有些意外,但又覺得不好推辭,畢竟王爺相邀,乃是難得的殊榮。
眾人隨著侍從來到一座精巧的閣樓前,拾級而上,隻見閣內布置典雅,雕花的門窗透進柔和的月光,灑在地上,宛如銀霜。屋內中央擺放著一張精美的雕花圓桌,桌上早已備好了豐盛的酒水飯菜,酒香四溢,菜肴色香味俱全,精致的碗碟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
沈太白起身相迎,笑著說道:“各位莫要拘謹,今日詩會能得各位佳作,實乃本王之幸。這元宵佳節,良辰美景,正適合與各位共賞共飲,暢談詩詞文學之妙。”說罷,他親自為眾人斟滿酒杯。
沈太白的目光在周桐和徐巧身上停留片刻,再次讚歎道:“今日見周公子與徐姑娘夫妻二人,真是郎才女貌,才情雙絕,實在令人稱羨。”周桐和徐巧相視一笑,微微欠身致謝。
沈太白擺擺手,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最後落在周桐身上:“周公子,今日你那首詞著實讓本王驚豔,不知公子平日裡可有什麼獨特的作詩心得?”
周桐端起酒杯,輕抿一口,臉上浮現出一抹溫柔的笑意,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徐巧,說道:“王爺,其實也談不上什麼獨特心得。作詩於我而言,不過是情之所至,借景而發罷了。就如這元宵佳節,花燈絢爛,人潮湧動,本就是一幅充滿詩意的畫卷。而身旁又有巧兒相伴,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皆能觸動我的心弦,讓我心中情思翻湧,那些詞句自然而然地就湧上心頭。我想,真情實感或許便是作詩的關鍵所在吧。”
徐巧聽到周桐這番話,臉頰微微泛紅,眼中滿是幸福與甜蜜,她輕輕低下頭,用手帕掩住嘴角的笑意。歐陽羽坐在一旁,微笑著點頭說道:“師弟所言極是,詩詞本就是情感的寄托,唯有真情流露,方能打動人心。”
沈太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道:“周公子這番見解,倒是新穎。如此看來,這世間萬物皆可為詩,隻要心懷真情,善於觀察,便能從平凡之中發現詩意。”
眾人邊吃邊聊,氣氛逐漸熱烈起來。沈太白興致頗高,又與眾人探討起詩詞的格律、韻律以及意境營造等話題。他引經據典,言辭間儘是對詩詞的熱愛與深刻見解。周桐、歐陽羽也不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徐巧偶爾輕聲補充幾句,她的見解獨到而細膩,引得沈太白頻頻點頭稱讚。
沈太白命人取來一把古琴,說道:“如此良夜,若無絲竹相伴,豈不遺憾?本王獻醜,彈奏一曲,為各位助助興。”說罷,他端坐琴前,雙手輕撫琴弦,悠揚的琴聲頓時在閣內響起,如潺潺流水,又如林間清風,眾人皆沉浸其中。
一曲作罷,周桐讚道:“王爺好琴藝!這琴聲仿若將這元宵之夜的寧靜與美好都融入其中,讓人心曠神怡。”沈太白微笑著起身,說道:“周公子謬讚了。這琴音與詩詞本就相通,都是情感的寄托。”
隨後,侍從又端上了幾盤精致的元宵,潔白圓潤的元宵盛在精致的青花瓷碗中,冒著騰騰熱氣,散發著誘人的甜香。沈太白說道:“今日元宵佳節,這元宵不可不嘗。願各位日後的生活也如這元宵一般,圓滿幸福。”
眾人品嘗著元宵,感受著這溫馨融洽的氛圍。窗外,月色如水,花燈閃爍,偶爾傳來遠處的歡聲笑語,與閣內的雅談琴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的元宵夜宴圖。
眾人品嘗著元宵,感受著這溫馨融洽的氛圍。窗外,月色如水,花燈閃爍,偶爾傳來遠處的歡聲笑語,與閣內的雅談琴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如夢如幻的元宵夜宴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沈太白興致愈發高漲,他把玩著手中的酒杯,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笑著對周桐說道:“周公子,今日這酒也喝得酣暢,本王突發奇想,想以這酒為題,看看公子能否再展詩才,讓本王開開眼界。”
周桐聽聞此言,心中微微一動。
事實上,額,其實早在聽到沈太白這個名字時,他便聯想到了那位同樣字太白的唐代大詩人了。
他暗自慶幸,真棒,李白哥哥,感謝初中老師的抽查背古詩,我文抄公終於要展示了。
沈太白此言一出,徐巧和歐陽羽也投來了目光。徐巧的眼神中滿是期待,她微微側身,專注地凝視著周桐,手中的手帕不自覺地絞緊,仿佛她的緊張與期待都融入了這小小的動作之中。
歐陽羽則麵帶微笑,眼神中帶著幾分鼓勵與好奇。他輕輕放下手中的酒杯,坐直了身子,目光平和地看著周桐,似乎也在期待著這位師弟能在這即興的考驗中展現出過人的才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桐感受到眾人的視線如芒在背,卻也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臉上帶著一絲故作深沉的神色。他整了整衣衫,輕輕地拿起桌上的酒壺,那動作不疾不徐,仿佛在醞釀著某種情緒。接著,他邁開步子,緩緩地在閣內踱步起來,每一步都似帶著千鈞之力,踏出的節奏仿佛在應和著內心的韻律。
他一邊踱步,一邊微微仰頭,目光看似隨意地在閣內的裝飾上流轉,實則是在腦海中快速回憶著李白的《將進酒》。腳步不緊不慢,一步、兩步……他的身形在月光透過雕花窗欞灑下的光影中搖曳,衣袂也隨之輕輕擺動,倒真有幾分文人的灑脫之態。
當走到第七步時,他恰好停在了窗前,月光將他的身影勾勒出一道修長的輪廓。隻見他不緊不慢地拿起桌上的酒杯,從容地倒滿美酒,隨後仰頭一飲而儘。那酒水順著他的喉嚨流下,仿佛也帶走了他心中的一絲緊張,留下的是滿滿的自信與豪邁。
在月光的倒影中,周桐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他一邊吟誦,一邊微微晃動著手中的酒杯,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羈與灑脫,仿佛他已化身為那詩中的狂人,在這元宵之夜儘情抒發著內心的豪情壯誌。
當吟誦到“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時,他微微一頓,目光掃向在座的眾人,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他靈機一動,將“岑夫子,丹丘生”改為顧四方,心悵然。
隨著周桐抑揚頓挫地繼續吟誦,整個閣樓內都沉浸在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之中。他的聲音在閣內回蕩,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般情感、萬種力量,撞擊著眾人的心靈。那豪邁奔放的詩句,那大氣磅礴的意境,讓眾人仿佛置身於一個廣袤無垠的時空之中,感受到了歲月的滄桑與人生的無常,同時也被那股強烈的豪情所感染。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儘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儘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顧四方,心悵然,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待周桐吟誦完畢,他灑脫地大笑起來,再次舉起酒杯,一飲而儘。那笑聲在寂靜的閣內顯得格外響亮,仿佛是他對自己這場精彩“表演”的得意宣告,又像是在向這世間的一切束縛與不公發出挑戰。
一時間,整個閣樓陷入了一片沉默之中。所有人都沉浸在周桐所吟誦的詩句帶來的震撼之中,久久無法回神。大家都是文化人,怎能聽不出這詩中的含金量和那深藏其中的懷才不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