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褪去,晨曦灑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新的一天拉開了帷幕。周桐早早起身,看著仍在睡夢中的徐巧。片刻後,他輕輕搖醒了少女。
“巧兒,我要進宮了,你在客棧切莫亂跑,若是想出去透透氣,記得叫上老王陪著你,萬事小心。”周桐輕聲說道,語氣中飽含關切。
徐巧睡眼惺忪,卻也聽出了周桐話語中的擔憂,她乖巧地點點頭:“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吧,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你也一定要早早回來。”
周桐應了一聲,隨後整理好衣衫,深吸一口氣,轉身走出了房間。
客棧外,歐陽羽和趙宇早已等候多時。歐陽羽坐在輪椅上,神色從容淡定,一襲青衫隨風飄動,自有一番文人雅士的風範。
趙宇身姿挺拔,眼神銳利如鷹,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三人相互對視一眼,便朝著皇宮的方向走去。
他們來到皇宮的正陽門前,隻見那朱紅色的大門高大巍峨,門上的銅釘排列整齊,閃耀著冷峻的光芒。
大門兩側,矗立著兩尊威嚴的石獅子,張牙舞爪,仿佛在守護著這皇家的威嚴。
宮門前,一隊身著金甲的禁衛軍整齊地排列著,他們身姿筆挺,手持長槍,目光冷峻地注視著前方,身上散發著一種讓人不敢輕易靠近的氣勢。
周桐等人上前,恭敬地向禁衛軍遞上文書。禁衛軍接過文書,仔細端詳了一番,隨後其中一名頭領模樣的士兵高聲喊道:“來人,帶他們去側門核驗身份!”
於是,在一名禁衛軍的帶領下,他們沿著宮牆旁的小道前行。小道由平整的石板鋪就,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修剪得十分整齊。
一路上,他們路過了幾座偏殿,殿宇的飛簷鬥拱上雕刻著精美的龍鳳圖案,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奢華。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了一扇較小的宮門前,這便是專門用於核驗進宮人員身份的側門。側門處,幾名太監和官員早已等候在那裡。
周桐等人首先被要求站成一排,保持肅靜。
一名身著官服的中年男子,手持一份名冊,目光冷峻地走了過來,他先是仔細打量了三人一番,眼神中透著審視與威嚴。
“報上姓名、籍貫、官職。”官員大聲說道,聲音在這宮牆之間回蕩。
趙宇上前一步,拱手行禮,恭敬地說道:“在下趙宇,乃鈺門關守軍將領,籍貫玉門關,此次前來是奉陛下旨意進宮領賞。”
官員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歐陽羽,歐陽羽坐在輪椅上,不卑不亢地說道:“在下歐陽羽,同是鈺門關守軍,籍貫隴西。”
周桐緊接著說道:“小人周桐,是趙將軍麾下,籍貫桃城,隨將軍前來。”
官員對照著手中的名冊,仔細核對他們所說的信息,不時地抬頭觀察三人的表情,眼神犀利,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之處。
核對完基本信息後,另一名官員開始檢查他們攜帶的物品。
他將三人的包袱一一打開,仔細翻查著裡麵的物件,每一件物品都被拿出來仔細端詳。當看到周桐隨身攜帶的佩劍時,官員的眼神變得更加警惕。
“為何攜帶兵器入宮?”官員嚴厲地質問道。
周桐連忙解釋道:“大人,此劍乃是在下的貼身之物,一路防身所用。此劍隻是在下一時疏忽,忘記取出,還望大人恕罪。”
官員聽後,神色稍緩,但依然嚴肅地說道:“這皇宮禁地,豈容兵器隨意攜帶,念你初犯,此次便先記下,下不為例!”
接著,他們又被要求出示各種證明身份的信物和文書。周桐將朝廷頒發的嘉獎令、任職文書等一一呈上,官員們仔細查驗著每一份文件的真偽,反複比對印章和字跡,甚至還拿出了一些樣本進行對照。
在查驗過程中,一名太監走上前,圍著三人轉了一圈,仔細打量著他們的穿著打扮和神態舉止。他突然伸手,輕輕摸了摸歐陽羽輪椅上的一個裝飾,眼神中透著一絲疑惑。
“這輪椅上的裝飾頗為獨特,是何來曆?”太監尖著嗓子問道。
歐陽羽神色鎮定地回答道:“公公,此物乃是在下一位好友所贈,純為裝飾之用,並無其他特殊含義。”
太監狐疑地看了他一眼,又繼續檢查其他地方。
經過一番繁瑣細致的核驗後,官員們終於再次核對了一遍所有信息,確認無誤後,點了點頭,示意他們可以進入。
但在進入之前,一名太監走上前,尖著嗓子說道:“這皇宮之內,規矩眾多,爾等切不可隨意走動、大聲喧嘩。見到皇室成員,要行叩拜之禮,切不可直視龍顏。若有違反,定當嚴懲不貸!”
周桐等人連忙拱手稱是。隨後,他們跟著太監走進了皇宮。
一進入皇宮,眼前的景象宮殿錯落有致,亭台樓閣分布其間,每一處建築都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宮殿的牆壁上繪製著精美的壁畫,或是描繪著古代帝王的豐功偉績,或是展現著神話傳說中的奇幻場景,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們沿著一條寬闊的石板路前行,道路兩旁的花壇中種滿了奇花異草,香氣撲鼻。不時有宮女和太監匆匆走過,他們腳步輕盈,神色恭敬,見到周桐等人,隻是微微低頭行禮,便繼續前行。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座宮殿前。太監停下腳步,說道:“各位在此稍候,咱家這就去通報。”說罷,便匆匆走進宮殿。
片刻後,那太監從宮殿內緩緩走出,尖著嗓子喊道:“皇上有旨,宣周桐、歐陽羽、趙宇覲見。”
周桐聽聞,神色一凜,立刻停下手中整理衣衫的動作,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複下來,同時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與期待。
他穩步走到歐陽羽身後,雙手穩穩地握住輪椅的把手,輕輕推動,確保輪椅的前行平穩且安靜,不敢發出絲毫突兀的聲響。
趙宇則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他先是用力地挺直脊背,仿佛要將自己的身體拉成一條直線,接著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吐出,以此來平複內心的緊張情緒。
他的眼神瞬間變得專注而虔誠,緊緊地跟在周桐和歐陽羽身後,每一步都邁得極小且謹慎。
三人一同隨著太監走進宮殿,這座宮殿便是禦書房。
踏入禦書房的瞬間,周桐的目光快速掃視了一圈室內的陳設,隨即又迅速收回視線,將注意力集中在地上。
他看到沈淵正坐在書桌後的龍椅上,全神貫注地批閱奏章,那明黃色的龍袍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威嚴氣息。
周桐等人見狀,立刻在距離書桌幾步遠的地方停下腳步。
周桐先是微微側身,目光快速掃向歐陽羽和趙宇,眼神交彙間傳遞出無聲的示意,三人幾乎同時動作,整齊劃一地屈膝下跪。
周桐的雙膝緩緩著地,他的上身保持挺直,雙手恭敬地放在膝蓋前方,低頭彎腰,將額頭輕輕觸碰到地麵,口中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洪亮且整齊,每一個字都清晰有力,在禦書房內回蕩,久久不散。
歐陽羽坐在輪椅上,雖然行動不便,但他的動作同樣一絲不苟。
他雙手撐著輪椅的扶手,微微用力撐起上身,然後以儘可能標準的姿勢彎腰低頭,以表達自己對皇帝的敬重。
而趙宇的動作則堪稱恭敬到了極致。
他先是單膝跪地,另一條腿彎曲,腳尖點地,隨後上身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前傾,整個過程中,他的身體始終保持著絕對的平衡與穩定,沒有絲毫的晃動。他的雙手抱拳,高高舉起,拳心向內,與額頭平齊,額頭緊緊地貼在拳頭上,整個人仿佛凝固在了這一恭敬的姿態之中。
他口中高呼萬歲的聲音,比之周桐更加洪亮、更加飽滿,每一個音節都仿佛蘊含著他對皇帝深深的敬畏與忠誠,那聲音在禦書房內激蕩回響,充滿了力量與虔誠。
沈淵並未立刻抬頭,手中的朱筆依舊在奏章上移動著,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片刻之後,在周桐內心都要開噴的時候他才輕輕放下筆,緩緩抬起頭。周桐等人雖然低著頭,但似乎能感受到那道冷峻而威嚴的目光從他們身上掃過,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平身吧。”沈淵的聲音低沉而富有威嚴,在這寂靜的禦書房內響起,如同洪鐘一般,直擊人心。
周桐等人聽到這聲旨意,心中微微鬆了一口氣,但臉上依然保持著恭敬的神情。
周桐率先抬起頭,雙手撐地,緩緩站起身來,整個過程動作緩慢而穩重,避免因起身過快而顯得失禮。他微微低著頭,眼睛注視著地麵,餘光卻留意著歐陽羽和趙宇的動作。
歐陽羽則依靠雙手的力量,慢慢將上身抬起,坐直在輪椅上,調整好自己的姿態。
趙宇也迅速站起身來,雙腳並攏,雙手自然下垂,站在原地,身姿挺拔如鬆,等待著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然而,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時的趙宇臉上依然保持著那種極度恭敬的神情,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小心翼翼的敬畏,仿佛生怕自己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就會觸犯到皇帝的威嚴。
他的呼吸依然輕柔而平穩,極力控製著自己的身體,不讓其有絲毫的放鬆或懈怠,時刻準備著再次向皇帝表達自己的忠誠與敬意。
沒辦法直接見到國家最高的領導人,你不緊張才怪,這些動作都是歐陽羽昨晚教他和趙宇的,足足是排練了一個時辰。
沈淵說完讓他們平身之後,便又繼續靜靜地批閱奏章,整個禦書房內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安靜之中。
唯有筆尖在奏章上劃過的沙沙聲,以及偶爾蠟燭燃燒時發出的輕微劈啪聲,在空氣中緩緩流淌。
周桐等人站在原地,不敢有絲毫的動靜,甚至連呼吸都放輕了許多,他們低垂著頭,眼睛注視著地麵,靜靜地等待著皇帝的下一個指令,時間仿佛在這一刻變得無比漫長。
過了一會兒,沈淵終於放下手中的朱筆,抬起頭來,目光緩緩地從周桐等人身上掃過。他的眼神深邃而難以捉摸,讓人無法洞悉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朕聽聞你們一路趕來,這路途想必十分辛苦。”沈淵的聲音打破了沉默,低沉而威嚴地在室內響起。
歐陽羽微微拱手,恭敬地回道:“多謝陛下關心,臣等能為陛下效力,雖路途勞頓,但不敢言苦。”
沈淵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賞之色:“你們在鈺門關堅守多日,麵對金兵的攻勢毫不退縮,英勇奮戰,實乃我大順之福。朕要嘉獎你們的英勇和領導有方,如今,你們可有什麼想要的賞賜?”
歐陽羽連忙再次拱手,神色誠懇地說道:“陛下,臣等不敢有什麼奢望。此次鈺門關之戰,能保家衛國,臣等心願已足。
若陛下恩準,臣等懇請陛下讓我們回去做個閒散之人,安度餘生,便心滿意足了。”
沈淵微微挑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深意,緩緩說道:“朕的四弟沈太白可是在朕麵前極力稱讚你們有大才,尤其是你們二人,他說你們談吐不凡,見識廣博,絕非等閒之輩。”
歐陽羽謙遜地笑了笑,再次拱手道:“陛下過獎了,臣等不過略通一點文學皮毛罷了,實在入不了陛下的眼,當不得這般誇讚。”
沈淵的目光轉而看向周桐,眼神中帶著幾分探究:“你就是周桐?最近你的詩文可是在長陽傳得沸沸揚揚啊。”
周桐心中一緊,連忙躬身行禮,有些惶恐地說道:“陛下,臣不過是隨心而發,塗鴉之作,實在登不得大雅之堂,讓陛下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