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桐勒住韁繩時,夕陽正給梯田鍍上金邊。
徐巧的裙裾掃過馬鞍,被他穩穩托住腰肢落地。遠處傳來陶明中氣十足的吆喝:"夯土要摻秸稈!說了三遍了!"
"周縣令!"正在壘石堰的老漢直起腰,古銅色臉龐笑出溝壑,"您看這田壟可還成?"他腳邊竹簍裡蜷著個熟睡的孩童,臉上還沾著泥星子。
周桐蹲身捏了把褐土,指尖搓開碎秸稈:"老伯這手藝,該去工部領俸祿。"
轉頭對徐巧笑道,"這比咱們在玉泉山挖的陷阱講究多了。"
徐巧正要接話,忽然被個紮羊角辮的女童拽住衣袖:"仙女姐姐,我娘說這個給你!"
油紙包著的槐花餅還帶著體溫。女童娘親在十步外赧然擺手,圍裙上沾著新泥。
陶明杵著竹杖過來時,正看見周桐對著攤開的輿圖比劃:"居住區得離水源百步,茅廁要建在下風口。"朱砂筆在山坳處畫了個圈,"勞煩陶老帶人砍些毛竹,搭臨時窩棚最是便宜。"
"你小子當老夫是工頭?"陶明笑罵著敲他後背。
徐巧從懷中掏出三色布條,遞給陶明:“陶老,紅色標記水源,藍色是墾荒區,黃色是居住區。這樣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陶明接過布條,眯著眼看了看,笑著點頭:“好好好,巧兒姑娘心思細膩,這法子妙得很!”
他轉頭對周桐說道,“難民他們的住所倒是不急,等明日過來再說。
咱們先把材料備好,到時候讓他們自己動手搭建,咱們的木工也不多,省得忙不過來。”
周桐點頭讚同:“陶老說得對。
等今日送糧食過去的時候,我派人去統計一下難民裡的匠人和其他有手藝的。
要是有木工、泥瓦匠什麼的,那就再好不過了。”
“萬科!”周桐突然提高聲音喊道。
“到!”萬科從人群中鑽出來,手裡還抱著賬本,臉上寫滿了不情願。
“你帶二十人去給難民送糧食。剛剛說的話你聽到了沒?順便看看有沒有匠人。”周桐吩咐道。
萬科一聽,苦著臉說:“老爺,後勤事務太無聊了,讓我去乾點彆的吧......”
他翻了翻賬本看了看,哀嚎道,“老爺!整整五十車糧啊!照這個吃法,撐不過半月!”
周桐挑眉:“你是管後勤的,這事兒你不管誰管?”
萬科無奈地歎了口氣:“是,老爺......”
周桐見他這副模樣,放緩語氣說道:“乾好點,到時候去‘借’東西的時候,我讓你也去。”
萬科眼睛一亮,立刻來了精神:“真的?”
周桐點頭:“一言為定。”
萬科這才心滿意足地帶著人離開。
周桐轉頭看向趙德柱:“德柱,你選點人,到時候在這巡防隊加強巡邏,確保難民出意外。”
趙德柱拍著胸脯,粗聲粗氣地說道:“放心吧,有俺在,沒人敢搗亂!”
周桐又對陶明說道:“陶老,衛生問題可不能忽視,當年鼠疫的教訓可彆忘了。”
陶明捋了捋胡須,點頭說道:“放心,我已讓人在安置點挖了排水溝,還準備了草藥。到時候再安排人每日灑掃,絕不會出問題。”
夕陽的餘暉灑在梯田上,周桐滿意地點了點頭,看著萬科準備帶著人離去。
他忽然想起什麼,快步追上萬科,拉住他的袖子:“對了,萬科,你順便把難民裡有輩分的話事人都帶過來,咱們先好好聊聊。”
萬科點頭:“老爺放心,這事兒包在我身上!”
他走了兩步,又回頭提醒道,“老爺,您可彆忘了答應我的事兒!到時候讓我和那三胖子一起去!”
周桐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說話算話,不會忘的。”
萬科這才心滿意足地帶著人離開。
周桐轉身回到徐巧身邊,看著天色,輕聲說道:“巧兒,咱們去看一下地形吧。”
徐巧點頭,柔聲應道:“好。”
周桐和陶明打了個招呼:“陶老,我們先去看看地形,您在這兒盯著點。”
陶明笑著揮了揮手:“去吧去吧,注意安全。”
周桐點頭,轉身走向棗紅馬。他蹲下身,拍了拍自己的膝蓋:“這次準備給多少小費呀?”
徐巧臉頰微紅,輕輕踩上他的膝蓋,被他穩穩托住腰肢,翻身上馬。
周桐隨後翻身上馬,坐在她身後,輕輕一抖韁繩,棗紅馬便小跑起來。
兩人的身影漸漸遠去,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映出一片暖意。
周圍的百姓看著這一幕,紛紛感慨起來。
幾位夫人湊在一起,低聲議論:“瞧瞧人家周縣令,多體貼!再看看咱們家那口子,整天就知道喝酒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