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好說,好說!”公孫瓚一臉得意地笑道。
張塵微微一笑,不再說什麼,轉而向劉虞請辭。
劉虞本想設宴為其慶功,卻被張塵婉拒,說叛軍未滅,三郡未複,何敢言功?劉虞見他堅持,也便作罷。
張塵當下拜辭二人,自領了趙雲、麴義、高順三位將軍,折返雍奴,整肅軍馬,準備克日起行,返回冀州。
從廳中出來,張塵又瞧見了劉備兄弟三人。關羽還是一臉肅然,不怒自威,張飛則豹頭環眼,朝張塵幾人怒目圓睜,唯有劉備,垂手而立,麵露微笑,似是渾不在乎方才之事。
張塵並未理會三人,隻是自顧離去。
這三人之中,張塵對關羽還是比較敬重的,畢竟那是被後世膜拜了千年的武聖關二爺。
關羽心中自有是非明斷,上一次郊外截殺,他明顯並不情願。
可惜,他太重義氣,既已認準了劉備,終究是難為所用了。
張塵一路感慨,回到雍奴,即命眾將整軍,三日後拔營,返回冀州。
幽州之事已了,自己也布下了幾手暗棋,隻待日後一一奏效了。
至於公孫瓚,就讓他自己先高興去吧。很快他就會發現,事情並不會如他所想的一般順利。
且不說他那個【震懾烏桓】的詞條帶來的不良效果,會使得邊關不定,就說人才匱乏這一項,就是幽州的硬傷。如今,幽州的頭號賢才田豫,也被自己挖走了,他還玩個屁啊!
三日後,張塵率領著大軍,徑自返回冀州。
途經郡縣的百姓,聽聞是擊破了反賊張純十萬大軍的冀州牧大人的兵馬過境,無不夾道歡迎,簞食壺漿,依依送彆。
張塵心中甚慰,民心如此,日後兵進幽州,必然毫無阻力。
數日後,張塵終於回到了鄴城。
剛一回來,他就趕忙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就是上了一份請罪的奏表。張塵在奏表中言明,叛軍犯境,自己迫於無奈,才出兵征討,幸得陛下龍威庇佑,三軍將士拚死奮戰,幽州牧劉虞調度得當,方才得勝雲雲。
總之,便是抬高他人,貶低自己,絕不敢竊據功勞。
自己出兵,本就有理有據,如今這份奏表遞上,即使他再自謙,劉宏和滿朝文武也知道此戰該歸功於誰,總不至於加罪有功之臣。
張塵要的,就是此事就此息止,他並不想當那棵招風的大樹。
亂世將至,穩妥為上。
第二件事,就是密令並州的細作,打探南匈奴的境況。
如果南匈奴的叛亂能因此扼殺於搖籃之中,於夫羅順利繼位,那他便是欠了自己一個天大的人情。
至少,將來南匈奴不會成為自己後方的威脅,甚至還能牽製烏桓和鮮卑。
另外,張塵還看上的,是戰馬。
遊牧民族的戰馬,可比冀州的戰馬要好上不少!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