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顏良、文醜二將引前軍開路,中軍沮授、徐晃和陳留王劉協三騎在前,左右軍士列隊而行,中間則是何太後與劉辯的車輦。
張塵和趙雲、高順引兵兩萬壓後,以防不測。
三軍緩緩起行,北歸冀州。
路上,張塵還在思索,應該如何將劉協留下而不落人口實。
雖然張塵也覺得,劉協身世可憐,但這與他又有何乾?為了大局,他隻能如此。
左右劉協如果落在董卓手上,性命是無礙的,頂多是日子艱難些,大不了日後攻破洛陽,許他一個閒散王爺也便是了。
行不數裡,身後一人一騎快馬趕至。
“主公!”
張塵勒馬停下,回頭一看,原來這才是自己派出的哨騎回來了。
剛才向他和何太後彙報的軍士,不過是他事先安排好的人罷了。
“情況如何?”
哨騎道:“主公,西涼軍距此不足十裡,但其腳程不快,並未急行。或許是因為之前中伏,怕沿途再有埋伏,所以謹慎了些。”
“嗯,好,這倒是給了我們機會。”張塵道,“高順。”
“末將在。”
“之前李傕中計,損兵折將,如今董卓複來,也讓他中一回計!由此往西五裡,有一片密林。董卓不敢急行,你必能趕在他之前到達,令你在林中埋伏,董卓兵至,不必理會,任其通過。待其敗兵逃回,再伏擊敗軍!不過切記,隻斬軍士,消滅其部眾,不必與其將領糾纏。”
“末將領命!”高順抱了抱拳,隨即領著一千陷陣甲士,前往密林埋伏去了。
“主公,你莫不是想和董卓正麵交鋒?”趙雲疑惑地道,“董卓奉何進之令進京,也算光明正大,我們半途襲擊,恐怕師出無名啊。”
張塵歎道:“子龍,董卓此人,麵善心狠,日後必亂天下。他在澠池屯兵數日,偏偏今日進兵,必是得知洛陽生變,何進身死,想要趁機入主京師。如若此時,陛下返回洛陽,董卓為穩固霸權,必行廢立之事。屆時,陛下與太後性命難保!”
趙雲聞言,不由一驚。
張塵又道:“我帶天子前往鄴城,雖有私心,卻也是保住了陛下的性命。子龍,董卓此人,是邪非正,我們與他早晚必有一戰!你若是不信,待會兒我便證明給你看。”
張塵說罷,隨即快馬追上天子車輦,向何太後及劉辯稟明西涼董卓追趕而至的事情。
何太後及天子聽罷,俱是一驚。
何太後早先便知道,何進為除十常侍一黨,召董卓進京,可董卓這些天一直在城外屯兵,何以今日突然進軍?
當下,何太後心中一陣狐疑,道:“董卓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洛陽出事他就來了,此人定懷不軌,陛下不可輕信。”
劉辯今夜受驚不小,此刻早就沒了主意,當下便道:“母後說的是,兒臣全憑母後做主。”
何太後點點頭,又對張塵道:“張卿,原定計劃不改,聖駕依舊前往鄴城。至於董卓那邊,你持方才陛下的手諭,令其回京安穩大局,再迎聖駕。”
“臣遵旨。”
張塵恭敬一禮,正欲離開,卻忽有一人阻攔道:“且慢。”
張塵一看,正是陳留王劉協。
劉協對何太後道:“母後,皇兄手諭並無璽印加蓋,張大人以此為憑,隻怕難令眾人信服,不如兒臣一同前去,若見了董卓,也好做個見證。”
此話一出,張塵不由一陣動容。
劉協之膽魄,果然遠勝劉辯許多!
張塵當即說道:“太後,董卓此來,恐怕來者不善,他若抗旨,難免要有一場惡戰。陳留王年幼,萬一有什麼閃失,臣萬死難辭,實在不宜前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