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塵回到鄴城,令諸將各領兵馬歸營,又令周平、太史慈二人妥善安置黃巾降卒,並從中挑選精銳之士組編一軍,號為“青州兵”,嚴加操練,以便早日參戰。
眾將各自領命而去,張塵也回到大將軍府中,急召董昭前來相見。
不多時,董昭奉令而至。
張塵滿臉欣喜,開門見山地說道:“此次出行,收獲頗豐,不但收降了十幾萬將士,還得了周平、太史慈兩員猛將。並且,此番前去平原,破獲奸賊陰謀,更是得華歆、陶丘洪、朱靈三位忠義之士,真可謂大快人心啊!”
“恭喜主公,喜得良才!”董昭拜道。
張塵又道:“公仁,此行原是想考教華歆之忠,如今我已確信,華歆乃忠義之人,毋庸置疑。我意,舉薦華歆、陶丘洪、孔融三人入朝為官,你意下如何?”
“主公之言甚好。”董昭道,“此三人,皆有真才實學,留於朝中,可堪大用。不過,今時今日,與當初已有不同。”
“哦?有何不同?”張塵詫異地問道。
董昭笑了笑道:“主公青州一戰,不費吹灰之力,一舉破賊,納十餘萬眾,解了青州多年匪患之苦。此等大功,何人能及?如今,主公名聲大噪,朝堂之上,已有不少朝臣,開始表達依附之意。”
董昭說罷,隨即揮了揮手道:“抬進來。”
兩個差人抬著一口箱子,走了進來。
“這是何物?”
董昭打開箱子,隻見裡麵滿滿的儘是竹簡。
董昭道:“數日前,北海主簿王修上表,稱頌主公破賊之功,此事傳回鄴城,上達天聽,陛下看後龍顏大悅,滿朝文武也對主公極儘褒揚。這些,便是這幾日,朝中大臣遞來的賀表。主公可知,這些意味著什麼?”
張塵沉思片刻,道:“公仁不妨明示。”
董昭道:“主公此番出兵,雖然大勝,但卻未得天子詔令。無詔進兵,這可是如同謀反的大罪啊!”
!!!
張塵聞言,頓時眉頭一皺。
董昭所言,確是不假。
隻是當時情況緊急,張塵一時之間,也沒顧及許多,若是請旨,一來一回,總要半月之久,北海那邊如何等得?
張塵正自憂慮,董昭又道:“主公勿驚,主公難道沒發現,此番雖是無詔進兵,但陛下卻並未苛責,相反,眾多朝臣還紛紛送來賀表,恭賀主公凱旋?”
“這……”張塵不禁遲疑,但旋即便了然道:“公仁的意思是,以我等如今之勢,便是私自動兵,陛下也不會怪罪了?”
“不是不會,而是陛下忌憚,不敢加罪。”董昭道,“主公此番得勝歸來,名聲大噪,又是興兵討賊,拯救黎民之義舉。陛下如若怪罪,豈不拂了民意,必然大失天下之所望。再者,主公新納十餘萬降卒,軍威大振,如今,冀州兵馬已有三十萬之眾,陛下豈能不慎重?”
“不錯,不錯。”張塵聽罷,連連點頭。
董昭又道:“所以,以主公今日之勢,大可無需再費心思籠絡眾臣,隻要振臂一呼,這些人必然響應。”
董昭說著,朝地上的箱子指了指。
那每份賀表,都是一份想要依附於他的赤誠之心。
“主公必須儘快掌握朝堂,真正做到‘奉天子以令不臣’,而現下,時機已至,唯獨欠缺的,便是一個提案。”董昭說罷,當即拜道:“明日朝會,屬下願做這提案之人,助主公成為朝中真正的掌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