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以西,有座縣城,名為令居。
張遼心知,狹道中伏,再加上金城失守,如今正是軍心渙散。為今之計,必須先尋一城池屯紮,整頓兵馬,鼓舞士氣,再飛馬向主公請援,否則軍心大亂之下,必然一擊而潰!
令居雖小,卻可暫時落腳。
於是,張遼急促前軍,趕至令居。
行約半日,已近黃昏,大軍終於到得城中。
張遼占據縣衙,以為帥營,一麵分兵緊守四門,一麵著各營統計傷亡人數。
直至晚間,將校來報,五萬兵馬,此時僅剩不足兩萬,其中還有數千傷兵。
張遼聽罷,不由心中氣悶,長歎一聲,便讓其退下。
未回關中,已折半數兵馬,自己還從來沒有打過這麼窩囊的仗,還有何麵目回去見主公?
張遼滿麵羞憤,但也知此時必須儘快求援。如今隴右、金城皆被張塵占領,涼州地廣城稀,兩地之間近則百餘裡,遠則近千裡,隻怕這裡的情況,主公根本就不知道。
張遼於是修書一封,急喚軍士前來,命其速速出城,快馬返回武威,將這裡的情況報與呂布知曉。
送信的軍士離開不久,又有軍士匆匆來報,說城外大軍已至,已將令居四麵圍住。
張遼又驚又怒,急往城上而來,放眼望去,隻見城外密密麻麻皆是敵軍,不知凡幾。又見陣前一將,身披銀甲,頭戴銀盔,身騎白馬,掌中一杆龍膽亮銀槍,端的是威風八麵。
不是彆人,正是張塵麾下上將,常山趙子龍!
隻見趙雲立馬陣前,昂首道:“文遠將軍,昔日虎牢關一彆,時隔多年,將軍風采依舊。今日事已至此,將軍困守孤城,斷難久持,何不早降?”
張遼聞言大怒,喝道:“趙將軍,你也是英雄好漢,若易地而處,你肯降乎?不必多言,要戰便戰,張遼奉陪到底!”
趙雲聽罷,不禁感歎張遼之忠,不忍加害,遂令眾軍於城外安營,與之對峙,另思破敵之計。
少時,龐德入帳請戰,道:“將軍,張遼狹道中伏,兵馬已折損大半,此時兵無戰心,一舉可下。請將軍予我五千人馬前去攻城,一個時辰之內,我必破城,擒張遼於帳下!”
“嗬嗬,龐將軍,豈不聞困獸猶鬥乎?”此時,郭嘉從帳外緩緩走進,微笑道:“張文遠乃忠勇之將,若逼之太急,必奮起相抗,即便取勝,也不免多有傷亡。”
趙雲聽罷,趕忙問道:“軍師有何良策?”
郭嘉笑道:“方才狹道設伏,大破其後軍,其輜重糧草,多半在後。我料他此刻必然糧草不足,絕難久持。令居小縣,城防破敗,我軍隻需攻其三麵,而留北麵一路,放其逃脫,其必向北投武威而去。我們再於途中設伏,定可一舉擒之!”
“軍師果然妙計!”趙雲、黃忠二人皆讚道。
於是,趙雲依計而行,令大軍休整一夜,飽食餐飯,明早進兵。
龐德領精兵五千,攻打東門,黃敘領精兵五千,攻打西門,自己則親率大軍,攻打南門。
三路攻城,隻放過北麵一路。
而後,趙雲又令黃忠引精兵三千,埋伏於令居城北二十裡的小路處。
令居以北,有兩條路可通武威。大道寬敞平坦,但是路途遙遠,且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小路偏僻崎嶇,卻距離更近,又靠近山林,如遇危險,可入山林躲避。
郭嘉料定,張遼若投武威,必走小路!
一切既定,諸將各自下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