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張塵率領大軍,浩浩蕩蕩,返回鄴城。
此番出征,收複兩京,安定西陲,消息早已傳回鄴城。
為給張塵造勢,董昭、華歆、郭圖、楊修等人聯名上書,言張塵匡扶漢室、收複兩京之功,功蓋天地,遂恭請陛下親臨城門相迎,以示天子對功臣之禮遇。
劉辯心中本不願,奈何群臣奏請,而且,竟連一向中立的幾位老臣,太尉楊彪和司徒王允,這一次竟也與其他人一並奏請。
除此之外,何太後也對其施壓,要他遵從群臣請奏,親迎大軍凱旋。
劉辯無奈,隻得下令,擺開儀仗,親往城門迎接。
張塵一行來至城下,遠遠瞧去,隻見城頭高掛龍旗,更有天子儀仗。
當中一人,身著龍袍,頭戴天子冕旒,立於城上,可不正是大漢天子,劉辯!
張塵見狀,微微皺眉,心知這必是董昭、華歆等人所謀。
張塵忙翻身下馬,並步上前,於城前一跪,朗聲道:“臣,叩見陛下!”
說罷,張塵重重叩了一首,又道:“臣,仰賴天恩,此番出征,收複兩京,平司隸、關中、涼州三地,今攜麾下諸將,向陛下奏凱!”
城上,劉辯剛要令張塵平身,一旁的董昭朝華歆使了個眼色。
華歆會意,向劉辯道:“陛下,丞相收複兩京,安定北方,此功可參日月,陛下宜當降階相迎,以示天子恩賜。”
降階之禮,顧名思義,便是要天子離開座位,親自下城迎接。
劉辯聞言,不禁微微色變。
好個張塵,朕親來相迎,已是給了天大的榮耀,這幫逆臣,竟還不知滿足,要朕降階相迎,如此,天子龍威何在?
但這番話,劉辯也隻能在心裡暗自罵上兩句,嘴上自是一個字也不敢說的。
華歆此言一出,一旁楊修也道:“降階之禮,古已有之,乃為會見外邦首領,或大勝凱旋之將。今丞相出征半載,收複三州,功勞甚大,當得此禮。”
董昭微微笑道:“不錯,陛下若以降階之禮相待,天下人必感念陛下,信重臣子,如此,必能令天下歸心。”
劉辯見幾人一唱一和,心中深恨,若是放在以前,他此刻定然與之爭辯,可現如今,劉辯已經沉穩許多,他深知此時不可違逆幾人之意,心中縱有萬般不願,也隻得先忍下來。
哼,等那件事成了,朕定要你們為今日行為付出代價!
劉辯想著,站起身,徑自下城。
一旁的華歆、楊修也露出得意的微笑,唯有董昭,卻是微微皺眉。
天子怎麼如此順意?原本他還想著,若是劉辯為了麵子,執意不肯降階相迎,那自己便可以來上一波“死諫”,這樣一來,在世人麵前,劉辯便是輕慢賢臣的庸主。
可現如今,為張塵造勢的同時,必然也將成就劉辯禮重賢臣,明主賢君的形象。
一眾老臣,此時皆在城下迎候,並不知城上之事,見劉辯從城上走下,也不由微微色變。
蔡邕麵露幾分喜色,王允、伏完微感訝異,旋即微微皺眉,楊彪則是麵色如水,古井無波。
“陛下,這是何意?”伏完上前問道。
“丞相勞苦功高,此番收複三州之地,平定大漢半壁江山,朕當親往相迎!”
劉辯語氣平淡,聽不出半分怨懟,隻見他邁步向城外走去。
此時,張塵仍跪於城下,見劉辯久不令他起身,心中不禁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