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一行來到赤壁渡口,眼前的一幕卻令其大吃一驚。
原本停靠在這裡的戰船,此時早已不見。
程普道:“主公,這定是劉表所為,趁我軍在淮南鏖戰,偷偷前往渡口,毀我戰船,斷我歸路!”
孫策不禁大急道:“沒有船隻,大軍無法渡江,這可如何是好?”
“主公勿憂。”程普道,“臨行前,孫靜將軍曾與末將一枚狼煙信彈,叮囑若遇危難之時,可在赤壁渡口的烽火台燃此信彈,他即派人前來接應。”
孫策聽罷,大喜道:“如此,快快燃放信彈。”
程普諾了一聲,當即來到烽火台前,燃起烽火,又將信彈投入。
隻見片刻的工夫,粗壯的黑煙直衝雲霄,即使大江對岸,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主公,雖有信彈,但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援。還請主公下令,伐木造筏,大軍分次渡江。”
孫策點了點頭道:“說的不錯,傳令,就地紮營,留一半人馬拱衛營寨,另一半人馬伐木造筏。待晚間時分,各營五步一哨,不得懈怠,違令者斬!”
“諾!”
程普等將應了一聲,不禁默默點頭。
經曆了這麼多事,少主已不像當初那般氣盛,而是頗有人主風範。
這次回去,定要幫少主穩定大局,重振江東基業!
過得兩日,江上風平浪靜,卻始終不見人來。
雖說孫策命人伐木造筏,但六萬大軍渡江,所需的木筏數量甚巨,並非一時間能夠完成的。
他還是寄希望於江東那邊,能有人前來接應。
其餘諸將,也都是如此想,但兩日過去,一直未有人來,大家心中也很是焦急。
終於,這一日,江麵之上出現了浩浩蕩蕩的船隻,朝北岸駛來。
“主公,船!有船!”軍士激動地叫著,飛也似地跑進了大帳稟報。
孫策及眾將一驚,連忙來到岸邊查看。
隻見江麵之上,足有大小數百艘船,緩緩駛來,那船頭懸掛的旗幟,赫然竟是“周”字。
“公瑾!是公瑾!”孫策滿臉興奮,於是朝著江麵大喊道:“公瑾!”
“伯符兄!”
片刻,江麵上也傳來一聲回應。
來人正是江東周郎,周瑜周公瑾,現在軍中任校尉一職。他與孫策乃是金蘭之義,交情最是深厚,這一次,他並未隨軍北上,而是隨孫靜留在江東鎮守。
不多時,戰船臨靠岸邊,為首的主船上站出一個姿容絕美的男子,一步跳下了船來。
此人正是周瑜,周瑜一見孫策,不由喜極而泣,連忙上前。
兄弟二人敘過彆情,周瑜環顧一遭,見隻有這些士卒,心中不由大震,又不見孫堅身影,忙問道:“伯符兄,主公何在?”
這一問,在場眾人頓時沉默。
程普、韓當諸將噤聲不語,臉上浮現悲戚之色。
孫策神色黯然,不由垂淚道:“父親……父親死了……”
“什麼?!”周瑜倒退兩步,隻覺一陣天旋地轉,不由悲從中來,兩行熱淚沿眼角劃過。
“主公……因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