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中了黃祖、甘寧的埋伏,父親……身中流矢,不幸……陣亡了!”
“黃祖……又是劉表!”周瑜恨恨地道,“劉表亡我江東之心不死,前者攻打濡須口,今又謀害主公,實在可惡!”
“劉表攻打濡須口?”
眾將聽罷,皆不由大駭。
濡須口乃是建業最後一道屏障,若有閃失,建業危矣。
“諸位不必擔憂,建業無事。”周瑜道,“兩個月前,劉表遣蔡瑁、張允,率軍二十萬攻打濡須。已被我略施小計,一把火將之焚燒殆儘。如今,儘成水中亡魂矣!”
眾人一聽,不由心中大喜。
劉表經此一敗,元氣大傷,難怪黃祖、甘寧不曾追來,必是得劉表之令,返回荊州,保存實力。
周瑜道:“此處不是敘話之所,還請主公下令,各營將士速速登船,返回江東,再做計較。”
孫策應允,隨即令軍士登船。
眾軍眼見終於可以回家,心中俱是興奮不已,當下紛紛登船。
隨著孫策一聲令下,數百艘戰船迎風啟航,直奔江東。
荊州,襄陽城。
太守府大堂上,劉表陰沉著臉,侍立在旁。
十四歲的劉協,端坐於主位之上,神情肅然。
目前的局勢,令他十分不滿。
他原本打算,等袁紹取下淮南後,自己以結盟為名與之會麵,到時便可趁機使用係統將之操控,從而儘得豫州之地。而劉表則率軍取下江東,自此南方一統,他便可與張塵南北分立,分庭抗禮。
可沒想到,袁紹膽小如鼠,毫無魄力,竟將到嘴的肥肉拱手讓與張塵,真是有損袁家四世三公的名頭。
劉表麾下,也儘是無能之輩,二十萬大軍渡江南下,竟被攔在了一個小小的濡須口,還被一個小將略施小計,就折損了大半人馬。
如今,江東未下,淮南又失,張塵又親率大軍趕赴兗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協知道,張塵此番必是為汝南而來,他要攻滅袁紹,儘取豫州之地。
不能再等了,必須立即接掌袁紹的勢力,如此,才能與張塵一戰!
想到這裡,劉協當即道:“皇叔,如今局勢於我不利,眼下,必須與袁紹結盟,方可對付張塵,請你派人前去汝南,與之商議會盟一事。”
劉表恭敬道:“殿下放心,老臣這就去辦。”
劉表說著,告退而出。
劉協輕歎一聲,又看向站立一旁的荀攸,問道:“公達,你怎麼看?”
荀攸道:“主公,張塵率五十萬大軍前來,其目的十分明顯,便是要一舉拿下中原,恐怕他的目標不隻是豫州,而是整個長江以北。”
劉協不禁恨恨地道:“這逆賊胃口不小,本王絕不能坐視江山社稷落入他的手中!”
荀攸道:“張塵大軍南下,必定經許縣直下汝南,主公可先勸說袁紹,攻取許縣,占得先機,阻擋張塵。另外,玄德已集結兵馬於上庸,主公可令其襲取宛城。宛城隻有五萬兵馬,守將周平,是張塵的護衛出身,一介武夫而已,玄德可輕取之。”
劉協聽罷,不由皺眉:“宛城不過彈丸之地,取之何益?為何不令玄德駐新野,取樊城,以備與張塵正麵交鋒?”
荀攸道:“取宛城,有三利也。宛城毗鄰荊州,威脅新野、襄陽,取之,可解荊州之患,此利一也。宛城以西,可通函穀關而至雍州,取之,可製函穀,防備雍涼兵馬,此利二也。此外,宛城以東,便是許縣,我軍可與袁紹兩麵夾擊,共抗張塵,此利三也。”
“哈哈,有此三利,何不取之啊?”劉協笑道,“公達果然妙計,就依你之言,派人前往上庸,令劉備率軍北上,攻取宛城。告訴他,務必要趕在張塵大軍到來之前,拿下宛城!”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