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劉備軍果然一如昨日,又來滋擾。
周平不由大怒,舉刀便要殺出城去,左右將校攔下說:“將軍,敵軍屢次滋擾,虛張聲勢,大可不必理會,其必自去。”
周平聞言,思忖片刻,沉聲道:“不可,用兵之道在乎虛實相生,對方此舉,便是要令我等掉以輕心,倘若十假之中忽有一真,而我軍無防,那宛城豈不要拱手讓與賊手?”
左右聞言,沉默不語,雖也明白周平所慮不錯,但奈何如今人困馬乏,再這麼折騰下去,隻怕不出兩日,將士們連刀都拿不起來了,還何談禦敵?
就在周平一籌莫展之時,典韋、曹昂的大軍急行數日,終於來到了距離宛城十五裡外。
曹昂令大軍紮營,並派出斥候前去宛城附近打探消息。
斥候至傍晚方歸,言說宛城東西二門皆有敵營,兩營各有兵馬近三萬人。南門一邊,因無法繞行,故不得而知。
曹昂一聽,不禁憂慮,遂與眾將商議對策。
典韋憂心周平安危,當即便道:“將軍,強敵在側,我等豈能安睡?末將請帶兩千精騎,星夜入城,以安城中將士之心。待到明日,將軍自引大軍前來,裡應外合,敵軍必敗!”
曹昂聽罷,忙道:“典將軍,深夜行軍,恐有不便,我們已經到此,何不等上一夜,明日一早,即發兵蕩滅東西二門之敵,以解宛城之圍。”
曹昂相勸,典韋卻仍是不放心,便道:“將軍,戰場之事,瞬息萬變,萬一敵軍趁夜攻城,我等大軍在此,卻毫不知情,豈不貽笑大方?末將不放心,還是今夜便帶人進城,若是城中無事,便以信彈相告,將軍見信彈燃起,便可放心。”
“這……”曹昂還待說什麼,一旁的沮授言道:“典將軍所言,倒也不無道理。在下覺得,劉備必有謀劃,不容就令典將軍前往一探。”
曹昂聞之,麵色微變,驚道:“公與先生,此話怎講?莫非您看出了什麼端倪?”
沮授道:“適才,在下詢問過斥候,說並未見到宛城城防破敗。將軍試想,那劉備有四十萬大軍,攻城已有數日,就算周平將軍善守,可也不至於城牆幾無損失。在下猜想,劉備遲遲未曾攻下宛城,定是不想破壞宛城的城防,想要兵不血刃拿下宛城。”
“不可能!”典韋說道,“周平那小子我清楚得很,雖說他平時挺招人厭的,可在大是大非麵前,他還是拎得清的,他絕對會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想要兵不血刃,做夢!”
沮授道:“周將軍的忠勇,我自然知曉,隻是怕那劉備暗使詭計。”
“既然如此,典將軍,就令你率兩千人馬,連夜入城,一來安撫軍心,二來看看敵軍究竟有何謀劃。明日,本將軍親率大軍,與這幫逆賊決一死戰!”
“末將領命!”
“典將軍,千萬小心。”
“將軍放心,末將知曉。”
說罷,典韋隨即出帳,自去點了二千精騎,朝宛城北門進發。
因東西兩門皆有敵軍,典韋不想打草驚蛇,於是下令眾軍用布包裹住馬蹄,緩緩行進。
約莫行至十裡開外,此時已近二更,夜色已深。
忽然,遠處傳來一陣擂鼓呐喊之聲。
典韋大驚,還以為是遇到埋伏,急忙抽出雙戟,令眾軍備戰。
可是,周遭卻並不見一個敵人。
過了大約一刻鐘左右,鼓聲漸歇,呐喊聲也消弭下去。
四周再次恢複了寂靜,典韋眉頭緊鎖,下令眾軍小心行進。
又過了半個時辰,擂鼓呐喊之聲再次大作,這一次,聲音更為明顯,似乎已近在咫尺。
而這一次,典韋也發現了,聲音的來源,似乎就是宛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