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有匪君子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7章 有匪君子

第7章 有匪君子(1 / 2)

這數日,蘇軾於半山園流連忘返,在王安石陪同下泛舟遊湖、登鐘山而放歌,端的是呼嘯山林,樂樂陶陶。

此二人,一個是前途茫茫的流放官員,一個是賦閒在家、心力交瘁的前丞相,又都是首屈一指的文豪,不免詩酒唱和,相處甚歡。

待到黃魯直注1)聞訊趕至江寧,王、蘇、黃及江寧知府王勝之等或觀賞山川美景,或儘論古昔文字,談佛論禪,真真是以文論友,佳話永傳。

黃庭堅乃以舊作《水調歌頭·遊覽》唱曰:“……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此乃文壇佳話,半山、鐘山一時間引來士子無數,更有浙閩文人慕名遠來,即便無緣識遇大賢,亦算是適逢其會了。

而蘇、王等人這數日來所經遇之事亦不脛而走,在士子間廣為流傳,熱議最盛者莫過於蘇、王唱和。

某日,蘇軾在王知府陪同出遊蔣山,興至酣時,乃作詩《同王勝之遊蔣山》以記曰:“到郡席不暖,居民空惘然。好山無十裡,遺恨恐他年。欲款南朝寺,同登北郭船。朱門收畫戟,紺宇出青蓮……”

王安石讀到“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一句時,撫幾而歎:“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一句。”並次其韻作《和子瞻同王勝之遊蔣山》曰:“金陵限南北,形勢豈其然。楚役六千裡,陳亡三百年。江山空幕府,風月自觥船。主送悲涼岸,妃埋想故蓮……”

一唱一和,孰優孰劣姑且不論,世間又多一美談也,文人士子自是喜聞樂見而津津樂道。

而蘇東坡又讀王半山詩雲: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灩灩時。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一時技癢,乃次其韻曰:

“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平心而論,蘇軾和韻之作更為出名,他借詩充分釋放了與這位政敵兼詩友徹底和解的誠意。

大人們把酒唱和,王棣便作為小主人陪著蘇小妹與蘇過遊耍。

三人年齡相仿,原本正是玩樂的好伴,但相處模式卻很微妙。

對年齡最幼的王棣,蘇過很是佩服,若無姑姑蘇小妹“從中作梗”,早便是無話不說的小夥伴了。

蘇小妹則看王棣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在王棣看來,這位小姐姐頗具才情,人也夠大氣,隻因護短而嫉恨上了自己,也是徒呼奈何了。

要說起來,蘇軾方是罪魁禍首。

其在黃州之時,通過與王安石的通信及黃魯直之口,知“半山小神童”之名,不止一次評點王棣的詩詞及書法,直言勝蘇過等多矣,便是他如王棣之齡時也有不如。

在半山時,蘇軾見王棣言談舉止從容自如,謙謙如玉則具古賢風範,更是另眼相看,免不了考校一番。王棣昔日所作詩文他是見過的,雖稚嫩有餘,但已稍具氣候,遂以經義考之,乃有如下問答: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何解?”

“物格者,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無不儘也。知既儘,則意可得而實矣,意既實,則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齊家以下,新民之事也……就是說:探究事理後才能獲得正確認識,認識正確後才能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後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後才能修養好品德,品德修養好後才能調整好家族,家族調整好後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後才能使天下大平。”

“《中庸》之‘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試解之?”

“‘中’是指超越任何情緒狀態。‘和’是指任何情緒的出現都能夠恰到好處。而‘庸’的本義就是用、功用的意思。‘和’為‘用’的最佳狀態。因此,通俗解釋‘中庸’,就是做任何事,都能不受任何情緒左右,做到節骨眼上……‘發而皆中節’的庸態,體現一個人的智慧。做事總是恰到好處,令人放心,就是一個有用的人才。但何謂恰到好處,還得因人而異,且需因時製宜。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所謂‘濃妝淡抹總相宜’便是此意。”


最新小说: 苟在宗門做吃播,一不小心成老祖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 枕邊規則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