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是元佑四年冬月,正處於小冰河時期的江南早早的落了雪,前天已是今冬第八場雪了。瑞雪兆豐年,期盼來年大豐收。
這數年發生了幾件大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元佑元年:四月,王安石卒;七月,夏國主秉常卒,子乾順嗣;九月,司馬光卒;十一月,立經義、詞賦兩科。
元佑二年:二月,代州地震;六月,西蕃阿裡骨逼鬼章據洮州。
元佑三年:三月,賜進士李常寧等並諸科及第、出身共一千一百二十二人;三月、六月,夏人擾邊。
元佑三年:二月,呂公著卒;四月,分經義、詩賦為兩科試士,罷明法科。
元佑四年:九月,詔恢複集賢院學士。是歲,京北旱,浙西水災。
元佑四年十一月,王棣為祖父王安石守墓三年半。
按五服,孫子屬於第二等齊衰之列,隻需為祖父守孝一年即可。王棣卻立下誓願,願為祖父守孝三年半。
這三年多來,王棣在玩珠峰王安石墓旁結廬而居,每日焚香祭祀、讀書寫字,且隨“達叔”習練拳腳棍棒之術,一日未離。
達叔,是名老卒。
就是“安石野遊不騎馬,以小毛驢代步,老卒奉之”的那名老卒。
達叔,大名張孟達,饒州安仁人士,英宗治平四年入伍,後因戰傷退而為王安石近侍,未娶,侍奉王相至今。
王棣自至此時空便識得達叔,而後知其與第二十七代天師、崇真通惠紫玄真君張象中崇是為同宗未出五服之同輩。
張天師吔?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正一真人”,“三天扶法大教師”的那個張天師,五虎山第一達人……反正與武當山差不多,真論起來比武當山更牛。
好有親切感。王棣前世是上饒縣人,離龍虎山兩百多裡地,原本就是正宗的老鄉。
達叔十八歲入伍為卒,在康定元年到慶曆二年期西夏皇帝元昊對宋方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期間,入西軍種家軍,屢赴前線,因作戰勇猛升步軍都頭。
在慶曆二年定川寨之戰中,張孟達身受數箭而不倒,後被救下,輾轉送至後方,經數月的醫護調養方脫離生命危險,但終因傷勢而退役,隨傷殘軍卒回汴京接受整頓安排。
京城大居不易,除了舞槍弄棒再無一技之長的達哥不多久便將津貼用了個一乾二淨,窮困潦倒之下不得不露宿街頭,後因風寒染疾而命垂一線。幸好遇上剛進士及第未久的王安石出手援救,命愈後便作為隨扈跟隨王安石左右。
達哥成為達叔,風華不再,當年那個上陣奮勇殺敵的張都頭鬢角染霸、腰背佝僂,也未娶妻育子,隻隨從王安石左右。
王安石罷相退隱半山,達叔便牽著那頭溫馴的驢子,馱著身心俱疲的大丞相遊走山水之間。
三年前王安石病逝,達叔未曾哭泣,隻是愈發佝僂,臉上的皺紋愈發的深,比戰場的壕溝還深。
他自己動手在王安石陵墓前搭了一間低矮的茅屋,每天三柱香,將陵墓打掃的乾乾淨淨。然後,教王棣拳腳功夫。
他不孤獨,有王棣陪著他,他陪著王安石。
轉眼三年半,王棣已長成身姿豐朗的英俊少年,而達叔愈發的蒼老。
歲月無情,人知義。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