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款款步至舞台中央,深深一福,又引來一片喝彩聲,在繡墩坐定後,台下瞬即靜了下來。
稍後,“叮咚”聲響如山穀溪泉自她指尖汩汩淌出。在觀眾看來,她雙目平視前方,手指卻嫻熟地在琴弦間上下撥動,時而指如飛花,時而輕輕挑撥細弦。
她彈琴的手法如行雲流水,清冷的樂聲如同泉水從山崖上流下,撞擊在卵石發出的聲響,迷蒙起的水霧,令人隻覺得一陣清涼。到得後來,弦弦切切,好似珠落玉盤。
而她的一雙眼眸,如同當煙這秋水,眼波流轉,有著無限風情,便是三樓的王棣等人似乎也看得真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歌聲響起,似從如溪水般的琵琶聲中滲出來的清泉。
唱的是《點絳唇》的詞牌。首二句有似於《桃花源記》的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人在醉鄉,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是個偶然發現。後二句的“塵緣”自是相對仙源靈境而言的。那“名韁利鎖”,正是塵緣的具體內容之一。此處隻說“塵緣相誤”,隱去正意,便覺空靈蘊藉。三、四句與前二句,一喜一慨,詞情便搖曳生姿,使人為之情移。
再聽王萍萍唱那下片——
“煙水茫茫,千裡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這樣的詞,迷離恍惚,朦朧綽約,如畫般韻味纖秀清麗,著實是……好啊。
與文字相得益彰、完美契合的是歌聲,婉轉空靈處如枝頭黃鶯,悠揚清脆似林澗布穀,一唱三歎,將詞中意境表現的淋漓儘致,又恰到好處。
詞、琵琶、歌聲、女子,勾勒出仙境般的畫麵,令人癡迷陶醉。
一曲唱罷,餘音繞梁不絕。
王萍萍慢慢離座,又是深深一福:“謝過淮海先生賜詞,一曲《點絳唇.桃源》送給各位。”
果然是秦觀的新詞,果然是揚州城最負聲名的青樓大家,這樣的表演才是視聽盛宴啊。
台下的觀眾意猶未儘,但也不吝掌聲,便是諸多各有追捧目標的本地觀眾也是折服於其精湛的技藝而衷心喝彩。一時間掌聲雷動,叫好聲不絕。
美好的東西總是叫人印象深刻的,王萍萍這一曲《點絳唇》足夠驚豔,進三十二強是不會有絲毫問題了。
這是她在金陵的首場演出,表現堪稱完美,自能收獲更多的擁躉,也算是給她的奪魁之路增添了不輕的砝碼。
組織方將她放在開場表演,自然是希望晚間的賽事從一開始便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顯然是達到了預期。
王未大力鼓著掌,讚不絕口:“唱的真好,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麵啊。”
內斂的王末也是羨歎不已:“歌聲溫柔如淡淡泉水,聽之則一切塵囂儘已遠去。此音隻應天上有,人生難得幾回聞啊。”
王桐和宗沐也是頻頻點頭,眼睛追隨著王萍萍的身影轉動。
畢竟經過後世各種偶像派、實力派藝人的狂轟濫炸,王棣倒是不至於就此被俘獲,說道:“這王萍萍比之聶勝瓊又如何?”
眾人皆是一愣,對啊,將王萍萍吹的天花亂墜的,難道是認為勝過聶勝瓊?
聶勝瓊曾數度去往半山園,將老太太逗的眉開眼笑的,自然也少不了彈唱一番,在老太太跟前展露展露才藝。還彆說,老太太真吃她這一套。當然,“寒煙閣”聶大家聲名在外,自非泛泛之輩,王桐、王未等人是實實在在的免費欣賞過她的表演,那種小橋流水般的自然演出很容易讓人代入其中。
大巧若拙,這是眾人對聶勝瓊的印象。這才是最傾服的褒獎之詞。王萍萍的表現雖然驚豔,但多多少少有斧鑿痕跡。二者相較,王萍萍唯在唱詞勝出。
畢竟,秦少遊的詞曆來不俗。
這,也正是聶勝瓊求王棣之故。
想通了此節,王桐等人皆是望了王棣一眼,倒是期盼著他能炮製出精美詞作來,大家夥都與有榮焉。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