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花魁盛會(六)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26章 花魁盛會(六)

第26章 花魁盛會(六)(1 / 2)

王、梁雙方的相處並不美好,一如宋、夏兩國,又或宋、遼之間。見微知著,天字一號房的曆程便是當今中國形勢的縮影。

於王棣而言,深知曆史走向,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嘛,遲早會民族大融合、中華大團結,傷筋動骨甚至傷及中華傳承的內戰能免則免,儘量不發生,消耗太劇啊。

戰爭,或許是促進人類進步的手段,一個政權替代另一個政權,起因一定是百姓受壓迫盤剝太深,最終目的是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但這過程一定是無比慘痛的。

每一次戰爭的勝利,終需人骨堆砌。長期的戰爭中,食不飽腹衣不蔽體有之,流離失所背井離鄉者有之,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者有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赤地十裡餓殍遍野,甚至有易子而食這等人間慘劇。

王棣自認沒有悲天憫人普渡眾生的濟世情懷,但見不得悲慘淒楚之事,感性所致。

在這時空,亂世將至,不知又有多少鮮活的生命即將凋滅。

靖康之變並不久矣,之後整個中國都將處於無休止的兵火戰亂之中,直到另一個殺性更重的民族在草原上崛起。到頭來,終究是以殺止殺,華夏因此元氣大傷,文明進程停滯不前。

這對於民族榮譽感深厚的王棣而言,真真是民族之殤,若是能避免這其後的多般戰禍,至少少點戰事,那便能少死很多人。

隻是,上天雖有好生之德,奈何人間多紛爭之事。大同世界,談何容易?

但他那一番話,用一個個冰冷的數字串聯,極具說服力,便是梁甲、梁乙二人也若有所思。

這種凝重的氣氛卻是被梁於飛弱弱一問破壞殆儘,眾人的思路被引向王棣隨口吟的那首詩。

對呀,那詩出於何處,怎地從未聽聞?

王棣摸了摸鼻子,訥訥無語,一不留神做了剽竊的勾當啊。

這首《淮村兵後》是戴複古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的是一幅金兵南侵,江淮一帶戰亂後荒村的殘破景象,刻畫了戰爭之後村莊的荒蕪。詩並不算上佳,但勝在喻景抒情,言之有物。

“好一句‘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梁啟伏讓王棣的一番話說的詞窮,正好順著妹子的問題引向彆處:“有井處,方有人家。乾戈寥落,家園破敗,最難移易的是井,最難毀損的是井,井是逝去生活的不移見證。因此,井最能觸動懷舊的心理。”

“前人有‘惟餘一故井,尚夾兩株桐’之句,又有‘廢井沒荒草,陰牖生綠苔’、‘亂藤侵廢井,荒菊上叢台’等名句。”對於兵刀之禍,王桐並無切身體會,亦是將注意力移將開來,點頭讚同梁啟伏:“物在人非,故井,廢井,最能引發往昔的思念。正所謂是:井旁人家,飲用洗滌,須臾不能離開;井旁人家,悲歡離合,演出了多少人間故事。”

餘者也是頻頻頷首,深以為然,一時間讚詞滿滿。這首詩真有這麼好麼?倒不見得。

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詩至盛唐,的確已經發揮到極致,後人難以突破,故有“宋人生唐後,開辟真難為”之歎。所以宋人不得不另辟蹊徑,轉而填詞,乃使宋詞成為可以與唐詩並駕齊驅的“一代之文學”。

然而詞畢竟屬於“豔科”,多用來表達文人流連光景,感傷時序的閒情逸致,沒有詩的題材那般汪洋恣肆,磅礴浩大。而且詞受曲牌格律限製,免不了有雕琢堆砌的痕跡,不如詩之噴薄而出,直抒胸臆,暢快淋漓。

所以彼時的文人雖於填詞得心應手,但仍對詩情有獨鐘。畢竟按照傳統的眼光,文明道,詩言誌,詞緣情。雖然豪放派的詞也開了抒憤言誌之先河,但大多數的詞,仍舊是譜上曲兒,用來娛賓遣興,唱著玩的。自古詩人的地位都是崇高的,而詞人,總歸是混娛樂圈的居多。

彼時,雖偶爾有詩作名篇,但數量、質量遜唐時多也。是以,這首《淮村兵後》縱然與時下的婉約、豪放二派詞風完全不挨邊,也算是上乘之作。

王末咀嚼回味,看著王棣,目光清澄明亮:“三哥哥,這首詩是你寫的麼?”

她向來寡言,卻是一語切中要害。

對呀,在座的大多飽讀詩書文章,卻絞儘腦汁仍記不起此詩出處,正自傷神,王末此語一出,不由得儘數望向王棣,心下卻有一大半信了他是作者。

王棣默然,不想承認,卻沒法否認。

他這副表情落在彆人眼中便是默認了,再看他的目光便有些複雜,尤其是梁啟伏。

梁氏在西夏並非書香門第,他卻甚是喜好讀書,素有文武雙全之稱譽,也愛舞文弄墨,但這樣的詩卻是怎麼也寫不出的,不免有些沮喪,鬼使神差的說道:“王兄才思斐然,若是肯出手為聶勝瓊寫些詩詞文章,她倒未必會輸給賀麗麗與王萍萍。”

在他看來,依著今日首場賽事的情形,聶勝瓊終究是稍遜一籌,縱然可以最終位列花榜三甲,也是奪魁無望。


最新小说: 神豪:大一開學我被校花們包圍了 僅僅愛了很久 穿書:彆因為個名字就無視常理啊 暗夜雙雄 名偵探柯南之宿命共鳴 不死獵魔人 收徒百倍返還!滿宗仙帝太離譜 登錄開始計費?玩家罵完含淚充值 贅婿逆天錄 上界唯唯諾諾,下界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