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超越千年的見識,還能餓著不成?金手指一開,財源滾滾來。
可惜的是,他非理科生,初中時的化學就學的一團糟,水泥、玻璃什麼的自是搗騰不出來,釀酒、炒菜什麼的暫時不想碰,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寫話本。
抄襲,也是一門技術,正好可以練練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於是乎,金陵城最大的書堂——“染墨軒”裡一本名為《飛龍全傳》的話本悄然上架。嗯,被放在不起眼的角落裡。
數日後,某個閒得蛋疼的顧客進了“染墨軒”,東翻翻西動動,湊巧拿到那本《飛龍全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仁兄也是讀書識字的半桶水士子,書法不行,但一定的鑒賞力還是有的,隨手翻了翻,便“咦”了聲,心裡嘀咕:字不錯,一筆工整的小楷,四平八穩,溫和典雅,結字平穩端莊,用筆流動方圓兼備,而又寓方於圓,彆有妙味。
都說好字是讀書人的敲門磚,此言不虛。那顧客先被書法聽吸引,便存了姑且一看的心思,右翻第一頁,寫著“第一回苗訓設相遇真龍匡胤遊春騎泥馬”,章回體話本,寫的是本朝太祖之事?
然後是“詞曰:世事如棋,從來興廢由天命。任他忠佞,端的難僥幸。聖主垂裳,勳業昭功令。蒼生幸,掃穢除氛,才把江山定。——右調《點絳唇》”
話本開篇調寄詞譜,再標準不過。這詞嘛,馬馬虎虎,說不上好,但也絕不差,在水平線上,拍太祖的馬屁呢,堂而皇之。
繼續往下看:“話說從古以來,國運遞更,皆有定數,治極則亂,亂極則治,一定之理也。天下自唐季以來,五代紛更,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竊相踵,戰爭不息,人民有倒懸之苦,將士多汗馬之勞,終於立國不長,究非真命之主。獨至大宋,聖人應運而興,禦極以來,削平偽鎮,把錦繡江山,奠定得十分安固,相傳三百年鴻業。曆國恁般久長,這也因他神武不殺,仁義居心,所以如此……”
臥艸,馬屁精呀,阿諛奉承的話張口就來,那叫一個順溜。倒是這些文字也算中規中矩,話本的標準打開模式嘛。
正文展開:“話說後漢高祖皇帝劉智遠晏駕之後,太子承佑登基,廟號隱帝。為人懦弱有餘,剛斷不足。即位以來,雖不能海晏河清,卻也算得烽煙消熄,承平日久,世道粗寧。這時有一位先生,姓苗名訓,字光義,能知過去未來,善曉天文地理。他奉了師父陳摶老祖之命,下山來扮做相士模樣,遍遊天下,尋訪真主……”
這人咂摸個中意味,有點意思。他看的快,盞茶工夫便讀完第一回,居然津津有味,這本書也算是對了他味口,興許也對了大多數人味口吧……
這時,書堂夥計笑嘻嘻地走了過來:“這位郎君,承惠八百八十文。”
那人愣了愣,呃,是沒有白看的道理,估摸著這本話本書得有六、七萬字吧,尋常抄書先生二百文一天,得抄上二、三天,再加上筆墨紙硯等耗費,定價倒是合理。
但……要知道尋常十口之戶一天的吃嚼也就二、三百錢,這麼薄薄的一本話本就得八百八十文,難怪讀書最費錢、寒門難出士子呢。
這人家裡倒是寬裕,也不耐看書堂夥計“笑裡藏刀”的異樣臉色,便掏了錢買了一本。
次日,那人又到了“染墨軒”,麵色不豫:“那《飛龍全傳》怎麼回事?怎麼隻有十回,下麵呢?”
可惡的斷章狗啊,正看到精彩處,下麵……就沒有了……怎不叫人抓狂?!
夥計陪笑道:“續本不日即到,還請郎君稍等則個。”
《飛龍全傳》一共六十回,王棣交予書坊的是第一卷前十回,算是試水市場,花了旬月時日,謄寫了二十冊。
彼時,太祖趙匡胤的故事,早在時人的筆記裡就已有眾多記載。《龍飛記》、《藝祖受禪錄》、《清異錄》、《青瑣高議》、《湘山野錄》、《湘山續錄》、《畫墁錄》等眾多筆記對趙匡胤的事跡都有記載。說書藝人,更是把趙匡胤的故事當做說唱的重要內容。
王棣抄寫的這部《飛龍全傳》算是博采眾長,取材於多篇筆記,主要講述了趙匡胤反抗昏君,逃走在江湖上行俠仗義,與好漢結交,最終建立大宋的故事。全書敘事三真七假,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民間講史平話的粗豪氣息,也融進了改編者語言雅馴、清雋的風格。
這樣的話本,可謂是雅俗共賞,極其讓人產生代入感,繼而手不釋卷。
王棣相信,“品澀居士”之名會因而大紅。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