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上西平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6章 上西平(1 / 2)

梁啟超這篇《少年中國說》影響頗大,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政論文。被公認為梁啟超著作中思想意義最積極,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視為自己“開文章之新體,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

此文感情飽滿,氣勢昂揚,具有非常強大的震撼力。讀之則深受感染,繼而熱血沸騰。

這樣的文章無疑是極具鼓勵性的,字裡行間洋溢著的民族感與愛國心極易引發共鳴。

李節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個讀書人,所謂讀書人,是指心揣夢想、最易衝動、最易被鼓動的人。

《少年中國說》對讀書人的殺傷力無疑是巨大無比的,那一個個文字仿佛自帶魔力,讓他的目光不肯移開。

彼時的科舉限定經義題不準超過五百字,策與論不準超過七百字,但《少年中國說》除卻標點符號也有三千三百餘字,若是全文抄寫怕是不成的。

王棣動筆前便想到了此節,文中一些不符時情的句子自然首先剔除,再刪減不太重要的句子,大致能保留原文精髓便可以了。

然而一旦提筆,卻發覺自己太過想當然了。這篇文章層層遞進,邏輯嚴密,若是刪減太多,勢必會失卻原文精要,呈現出的隻會是四不像。

沒辦法,隻能是儘量縮減了。這麼一來,不經意間,他的這篇策問已超過限定的七百字。問題是,一旦動筆,他就感覺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顧首忌尾的實在不舒服,那就任性一回吧。

他一任性,李節也跟著任性了。

雖然考場規定並沒有“不可長時間呆在某考舍前”這一條,但這麼做顯然是忌諱的。畢竟,身為主考官,一旦這麼做了,透露出來的信息便是對這個考生“另眼相看”,這會讓閱卷官以為:這名考生是主考官看重的,是“通”是“否”你們掂量著辦。

所以,李節的任性讓監考官閱卷官)們壓力山大啊。陪同巡視考場的那位監考官趕緊咳了幾聲,提醒李節莫太“過分”。這要是傳出去讓有心人抓住了做文章,最起碼也是有損清譽的。

李節終算是回過神來,咳了聲,若無其事的負手行開。至於他心裡想些什麼,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王棣心無旁騖的寫著,腦子裡儘是那些個激情如潮的句子,不停地在過濾、考量,在儘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情況下刪減。

這是種很玄妙的感覺,仿佛一個個文字都有了生命,在他腦子裡排列組合;又似激情昂揚的士兵昂首挺胸,在列隊等待著他的檢閱。他思緒轉幻,一些個確定不用的文字倏然遠逝,留下需要的文字排列成完整的句子一行行上翻……

如此玄之又玄的場景如幻燈片,更似電影膠片一格格閃現,讓他整個人都沉浸其中,似與世隔絕。

直到他停筆,這樣的感覺才慢慢散去。

望著兩頁考卷上的字,他想:人說文字是鮮活、有生命的,原來真是如此。

這篇縮減過的《少年中國說》至少也得有一千五、六百字了,遠遠多於限定的七百字。但,不管了,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再刪減是絕對不成了,重寫另一篇又來不及,就這樣吧。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就不信,這樣充滿鼓動性的文章會讓閱卷官給否了。頂多是有爭議,也頂多拿不了解元。

他這是對讀書人有信心哪。

這天,他睡的很早很香,一夜無夢,次日醒來元氣滿滿。

少年人固然愛犯困,卻也精力充沛。

第三場的論題是:試論“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一見這題,王棣笑了。

前世看過不少穿越文,明穿小說看的尤其多。

顧炎武《日知錄》中說道:

“經義之文,流俗謂之八股,蓋始於明憲宗成化年間,如《樂天下者保天下》文,起講先提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複講‘保天下’四股,複收四句,再作大結……”

在朱元璋洪武三年,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經義”,其後此種文字講求格律,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形成了。

八股文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麵,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製,尤其是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的部分要求嚴格對仗,類似於駢文,書寫難度甚高。

雖如此,但想出仕為官,想出人頭地,萬千學子唯有絞儘腦汁與八股文打交道,其中能通關的自是此中好手。

李節怎麼想到出這種題,雖然也可歸為“論”,但題出自《論語.顏淵》,怎麼看也像是經義題吧。


最新小说: 分手後,才發現她閨蜜更香 德雲:從宣傳不退票服務宗旨開始 夢悟修仙 全球核戰!我等凡人如何生存 崩壞之陰陽之律者 我靠擺爛成為仙界團寵 愛他,就要和他頂峰相見 重生2015,高中開始做男神 屍陀陵咒 九劍定乾坤:彆名護花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