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主做足禮數,儒生請客人至客廳,喚人上了茶水糕點,開始了友好的座談。
一番交談後,雙方都了解了彼此的身份姓名。
王棣等人算是名門之後,在仁宗、英宗、真宗、神宗四朝俱是當世豪門,到得現今可算得上是名門世家了。在這衍聖公府,開初尚有些“震懾”於千年孔氏的文化底蘊而顧首忌尾,過得片刻便恢複如常而不卑不亢。
曲阜孔氏於文化圈乃是神隻一般的存在,前來朝聖觀瞻者常年不絕。那儒生顯然是經曆了太多這種場麵,並不自恃天下第一家的身份,言談舉止間恰到好處地釋放出了善意,讓人好感陡生。
王棣等人也知曉了這儒生喚作孔端操,字子堅,是當代朝聖公孔若蒙嫡次子,比王棣大了五歲。
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宗願,字子莊,寶元二年襲文宣公,至和二年改封衍聖公。
四十六代孔若蒙,字公明,熙寧元年襲衍聖公,元佑元年改封奉聖公,授承奉郎。
衍聖公朝聖公)為世襲,由嫡長子承爵。孔若蒙的嫡長子是孔端友,字子交,今年廿三歲,當為下任衍聖公。也就是說,若無意外的話,孔子堅是與“衍聖公”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稱號無緣的。
王棣的表情卻也些微古怪,人生……真是意外不斷啊。
前世他好讀些曆史書籍,恰好對大宋朝北、南之交這段曆史較為熟悉。
在那個時空,這孔端操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是幸運,更是不幸——
建炎二年十一月,南宋高宗趙構在揚州行宮舉行繼統後首次祀天大典,衍聖公孔端友與從父孔傳奉詔陪位。孔端友返曲阜不久,金兵大舉南下,因濟南知州長劉豫叛宋,形勢急轉直下。金兵破北京,占兗州,銳不可當。孔端友在從父孔傳的支持下,除留胞弟孔端操留守闕裡林廟外,遂恭負傳家寶“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唐吳道子繪孔子佩劍圖”和“至聖文宣王廟祀朱印”等,率近支族人端木、瓚等南下揚州扈蹕。建炎三年春,金兵前鋒直逼揚州,高宗君臣倉皇渡江東奔杭州。孔端友率族人從蹕渡江,到達杭州。宋高宗感於孔端友奉詔南渡之功,賜家衢州。孔端友是為孔氏南宗之祖。
孔端友南渡後,金國扶持劉豫建立偽齊政權,劉豫封孔端友胞弟孔端操次子孔璠為“衍聖公”,主奉曲阜孔林孔廟祭祀。後來,金國和蒙古貴族都曾在曲阜冊封過“衍聖公”。
如此一來,“衍聖公”出現了南、北兩宗並立的情況,而且一直持續到元朝。
孔端操得襲“衍聖公”,也算是一了夙願。但因金兵肆虐,焚燒孔廟,孔端操乃憤懣抑鬱而亡。
王棣對孔端操的“漢奸”身份說不上有多厭惡,為了保護孔氏不受戕害的委曲求全,其本身也未見得有多貪生怕死。
再看看眼前這個謙謙君子,想想日後可能發生的種種意外變故,王棣不由得有些神思不屬。
孔端操自幼隨長輩交際待客,早練就了麵麵俱到、八麵玲瓏的本事,注意到王棣的微妙變化,遂微笑著說:“人道王三郎才情萬千,操久仰矣。今日一見,果然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見麵更勝聞名。”
王棣收斂心神,少不得謙遜一番。
孔端操又道:“王三郎製詞功力天下名,發解試三篇文章更是轟動一時。操有不情之請,今日能得見大作否?”
嗯,這便是有心考校了。
自孔聖人傳家立世以降,曲阜孔氏大儒輩出,精擅文章經義之道,於詩詞倒是鮮有大才。詩詞小道也,孔端操此言當然是考校王棣之經義高低。
他此言一出,王旁等人俱將目光投向王棣,畢竟三郎是王家公認的才學之首,在這衍聖公府可莫墮了家門聲名。
王棣稍稍思忖片刻,從袖兜裡取出一卷冊子,雙手奉上,謹聲說道:“此乃小子拙作,請賢人賜教。”
孔端操“哦”了聲,接過冊子隨手翻開。
王旁等人見王棣此舉,麵色各異,有希冀,更有忐忑。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