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臨江仙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宋河山 > 第104章 臨江仙

第104章 臨江仙(1 / 2)

這……真是令人無語了,王棣不由得拊額長歎。

曆下後世的濟南)離鄆州不遠,二百餘裡地,水陸皆通。從曆下入京,確也會經過鄆州,可李格非選的此時過境鄆城,真真是運氣來了門板也擋不住啊。難不成他是走親訪友來了?或許還真有這可能呢。

話說這李文叔也算是時運不濟的,他於神宗熙寧九年中進士,初任冀州司戶參軍、試學官,後為鄆州教授。瞧瞧,堂堂科舉進士與從九品官職耗上了。蹉跎經年後,李某人於元佑元年官太學錄,去歲官太學正。呶,全是跟學術相關的文書類的文化的官,宋朝本來就尚文輕武,他還能躋身於這樣的文化殿堂,也能說明李格非的學術淵文化氣息濃鬱。這是一般性的定義,難怪時人評之曰:“幼時聰敏警俊,刻意於經學。”

“警俊”說的是機警俊敏,可見李格非乃是“才色雙絕”。

而他的家學淵源,真是源遠流長啊。父親與自己皆為學士韓倚的門下士。韓倚何人?《宋史》裡有《韓琦傳》:琦蚤有盛名,識量英偉,臨事喜慍不見於色。論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其為學士臨邊,年甫三十,天下已稱為韓公。

再來看李格非的妻子。他的夫人王氏,係出名門,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仆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在注重門戶之見的宋朝,科舉得中經過殿試才有的地位,曆史上宋朝,就是從真正意義上以儒家教化為目標,隻能通過寒窗苦讀來實現的滿朝朱紫貴。人們評價一個家族的興盛程度的重要標準,就是看這個家族有幾個考中科舉的男子和幾個嫁給科舉出身者的女子。大約也有人記得,“榜下捉婿”。然後,她生了那個那個舉世聞名世人稱之為“”李三瘦”的,想當然地無論是才與貌,都不可能差到哪裡去,亦可見文叔是眾望所歸的俊彥之才。

在王棣看來,這李格非天生就是個搞學問的文人,根本不適合在官場廝混。其博學多才自是真的,但略顯迂腐。杭州之行,讓王棣覺得,李大才子甚至不如高俅,至少後者是個實乾家。

若乾年後,世人提及李格非,大抵隻會說一句:“哦,是李三瘦的父親。”

“李三瘦”自然便是李清照。

李清照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雅稱彆號,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約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較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個。

所謂“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詞,來形容花容人貌,並創造了三個因“瘦”而名傳千古的動人詞句,即:“新來瘦,非乾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八歲的李度娘已經顯露出詞曲方麵的天賦,拿出的詞作雖然稚嫩,但已勝同齡人多矣。當然,詞境多童趣,尚無婉約派詞風。

杭州近二月時日的相處,王棣對古靈精怪的小度娘很是喜愛。他前世有個小九歲的妹妹,打小就寵溺著,李度娘在他眼裡就是一天真可愛的妹妹。

可,李格非及家眷當然也包括李度娘)竟然被宋江一夥給裹挾劫持了,這算什麼?時也命也麼?

怎麼辦?毋需多加考慮,總不能視若無睹。

王棣讓朱仝回衙裡複命,請對方知會丁知縣自己會留下來參與救援剿匪),又請朱都頭留了兩名衙差幫忙。

朱仝自無不可,爽快地撥了兩名得力屬下供王棣差遣,匆匆回去複命不提。

去碼頭的路上,王棣與王旁等人說了與李格非的淵源,決定留下相機行事,王旁等可先行啟程赴京。

剿匪,救援?

王旁一眾驚愕之餘,卻實在不好反對。臨川王氏怎能做出見死不救的事來?更何況三郎與李格非可謂是並肩作戰共對風浪的戰友,若是不聞不問才是不仁不義。是以,即便心下憂慮也隻能是默許此事。

上了樓船,王棣與王未眾姝簡單說了情況,便隨著那二名衙差坐上許五先雇的數艘小舟破浪而去。

鄆城水路發達,境內河湖縱橫交錯,黃河、運河交彙於此,由程屯冷水湖碼頭北去數裡便彙入了浩淼梁山水泊。

船不大,類似江南的烏篷船,僅能容四、五人。艄公奮力搖櫓,船速倒是不慢。

宋朝時造船業在技術與製造量上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峰,造船工藝有了巨大進步,出現了很多造船業中心,特彆是海船的質量已是獨步天下。

彼時每年打造各式船隻多達數千艘。京城開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載運東南的糧食等貨物,是以朝廷在很多地方設立了造船場,特彆是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明州、溫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製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場,也有很多民間的造船場。太宗至道末,各州歲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隻。今歲又規定溫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額建造船舶六百艘。

立於舟頭,王棣想了些有的沒的,隱隱覺得太諷刺了:煌煌大宋,製霸海上,卻終究敵不過鐵騎滾滾,致使中原塗炭,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者不知凡幾。


最新小说: 漫綜:我真不是故意死遁的啊! 擇婚 上古玄天決 即使被封印我依舊無敵 穿越逗比 腹黑王爺彆裝蒜 快穿:瘋批病嬌你不要過來啊! 天崩局,親個會殺我的弟弟壓壓驚 快穿:開局就被大佬強製愛了 屍兄之彆人練武,我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