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無悶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8章 無悶(1 / 2)

雙方“化乾戈為玉帛”,又另置一席酒菜酣飲暢談。

趙佶年九歲,自是飲不得酒,高俅幾人便代其屢屢舉杯。除了王棣,餘者皆是飲了個“酣暢淋漓”,尤其是朱邛三人,許是心中有“鬼”,相繼醉倒昏睡不提。

遂寧郡王固然年少,卻是玩樂好手,鬥雞走狗,促織蹴鞠,無有不精,偶爾還嘣出一兩句市井俚語,真真不像一個皇室子弟。

他最看重的自是王棣,言稱王三郎的文章儘能倒背如流,更是對“三郎體”讚不絕口,他日定成一代書法大家。

王棣有些矛盾。他看得出趙佶是真看重自己,也對,這位可是精擅書法的,物以類聚也好,見獵心喜也罷,總之這遂寧郡王對王棣絕對是另眼相看。

席間,王棣與高俅並無太多言語交談,對方隻語焉不詳的提了兩句,大抵是說蘇軾將他推薦給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詵,而後王詵舉薦與遂寧郡王。

這便對了嘛,曆史車輪兜兜轉轉、彎彎曲曲,仍是會回到原本的軌道。

這高太尉在宋史記載隻寥寥數字,以“奸臣”論之,餘皆不詳,但野史卻是有記錄的。

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劄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揮麈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乃是曾紆,而曾紆就是曾布的兒子,他所記載的曾家發生的事情應該是可以信賴的。但是曾布婉拒了蘇軾的好意。於是蘇軾又把高俅推薦給了他的朋友王都太尉王詵即王晉卿),於是高俅又回到了東京。

王詵是宋神宗的妹夫,端王徽宗)的姑夫,《宋史》中說,王詵雖然是堂堂駙馬,但卻是一個招蜂引蝶之輩,冷落蜀國長公主。公主後來鬱鬱而死,氣得神宗在公主葬後立刻將王詵貶謫。不過王詵卻是一個丹青書法的好手,徽宗在潛邸時,就常與之切磋,關係很好。

《揮麈後錄》中說,王詵與趙佶在等候上朝時期相遇,趙佶忘了帶篦子刀,於是向王詵借了一個,修理了一下鬢角。趙佶用後對王詵說:“這篦子刀的樣式非常新穎可愛”。王詵回道:“我最近做了兩個,還有一個沒用過,稍後就派人給你送去。”晚上,王詵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趙佶正在園中踢球,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為然之色。或許是趙佶注意到了這個小廝的神情,便問道:“你也會踢嗎?”高俅倒也年輕氣盛,回答說能。於是二人對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領,將球踢得如鰾膠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趙佶的口味。趙佶大喜,當即派人傳話給王詵:“謝謝你給的蓖刀,連同派來的人,我一起收下了。”高俅於是變成了端王趙佶的親信。

如今看來,高俅到底是攀上了高枝。不過,遂寧郡王仍會成為端王乃至宋徽宗麼?

但願不會。

彆看趙佶年齡不大,身邊卻已是有了幾個親信,席中除卻高俅與楊戩,還有耿南仲及梁師成、李邦彥。

好嘛,“北宋六賊”到了仨,難怪後人會說端王府是賊窩呢。蔡京、蔡攸、童貫之徒,縱恣於上;高俅、楊戩、朱勔之黨,朋邪於下。嘖嘖,罵的好有水平呐。

此楊戩當然非彼楊戩。

話說彼楊戩是為“二郎神”,會七十三變,比齊天大聖還多一變,“天眼”亦不遜“火眼金睛”。這位九天人五代為蜀國護國靈應王,宋朝成為國家“正祀性”神靈,信仰大盛,宋以降官方皆有封賜,在中國古代傳說和民間俗神信仰中不僅神威顯赫、善獵能戰,而且正直仁義、為民除害、顯聖護民。

此楊戩呢?不好意思,是宦人,呃,就是太監。他當然不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而是因家境苦寒,不得已閹割入宮,後被指派到遂寧郡王府當差。其諂媚功夫堪稱一流,慣擅揣摩人心思,很是獲得小主人的信任。

耿南仲,開封人士,元豐五年進士,選官不就,寧為遂寧郡王府長隨。

王棣不知道此人為何會拒絕選官,但觀其年未至三旬,儒雅雋逸,端的是一位帥大叔。舊時官場重儀容,這樣的人最適合不過。倒是他寧為趙佶親隨一事頗有深意,莫非也是穿越君,曉得趙佶會登極大寶之位是以押注豪賭?

李邦彥,字士美,父親李浦是個銀匠。李邦彥喜歡跟進士交遊,河東舉人入京者,一定取道懷州拜訪邦彥。如果要添置什麼,李浦也停下工作備辦,而且又資助路費,從此邦彥聲譽鵲起。

李邦彥為人俊朗豪爽,風度優美,寫文章敏捷而有功底。但是在民間長大,熟習猥鄙之事,對答敏捷;擅長戲謔,能踢蹴鞠,常常把街市俗語編為詞曲,人們爭相傳播,自號“李浪子”。

浪子?嘖嘖,此人可謂是趙佶的“授業之師”,把他擅長的那套番數教授,全無藏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最後再說梁師成。不好意思,這又是位宦官。其外表愚訥謙卑,看上去老實厚道,不像是能說會道的人。但,能得到趙佶信重的會是木訥愚鈍之輩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擺攤算命撿徒弟,集齊七個我躺贏 龍魂武帝 純陽秘聞錄 永生攻略 大國刑警1990 苟在宗門做吃播,一不小心成老祖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 枕邊規則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