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橫雲_大宋河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2章 橫雲(2 / 2)

當今皇帝即位後,太皇太後高氏臨朝,李憲被彈劾“貪功圖名”、“罔上害民,貽患國家”,連貶為右千牛衛將軍,居住陳州,官延福宮使、宣州觀察使、提舉明道宮等。

與其他朝代相比,入宋以來雖沒有太監專權之禍,但太監在朝廷政治中的參與度卻很高,甚至出了不少名將。

本朝初年,太祖趙匡胤鑒於唐代太監專權之禍,嚴格控製後宮太監人數,剛開始太監隻有區區五十人,後來有所增加,也才一百多人。為防止太監結黨營私,擴大勢力,還規定太監過了三十歲,才能收養子。

除此之外,宋廷還為太監設立了專門的官階體係,相對於普通的文武官員,太監的品級比較低,晉升也很難。不過,皇帝對帶兵的武將特彆防範與猜忌,常常派出自己信任的太監到軍隊中任監軍,監督武將們的行動,這些太監監軍也經常有機會參與軍事決策。久而久之,這些太監的軍事指揮能力也變得很強,漸漸坐上了軍事統帥的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由於大宋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文官一般都需要進士功名,太監根本不可能在文官體係內晉升。這樣,走武將這一條路,成為太監快速晉升、出人頭地的唯一可行之路。所以,大宋的太監對做武將趨之若鶩,出現了一批能征慣戰的名將,如竇神興、竇神寶兄弟、王繼恩、秦翰、李舜舉、李憲等。

這李憲在元佑朝被問責貶官,原已泯然於世,卻不知為何又回宮侍奉當今官家了。

那穿明黃裳的少年正是當今天子、大宋朝第七位皇帝趙煦,時年十五歲,即位大寶第六載。他身形削瘦,生的眉清目秀,五官柔和,雙目倒是炯炯有神。

“哦,今科貢舉第一場的題目可出來了?”趙煦坐直了身子。

“剛出,本經題是‘生財有大道’。”李憲腰背有些佝僂,顯然是這幾年過的極不好,蒼老的很快。

“是《禮記》中的《大學》篇……”想了想,趙煦誦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是則平……”

他微微笑了笑,道:“劉元城這題出的有些意思,不過貢生終日與經義為伴,未必曉得國家商業經濟之道。”

李憲道:“自是有的,譬如首提這‘經濟’之人。”

“經國濟世,經世濟邦。”趙煦慢慢的說道,似在自言自語:“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那王棣倒是說的直白,卻不易理解,有機會可當麵問問。”

關於“經濟”一詞的含義,王棣與蘇軾、高俅粗略談過,不想竟是入了皇帝之耳。

少年皇帝輕輕拍了拍適才看的書,封麵上寫著“菜根譚”三字:“那王棣是熙寧八年十月生人吧,比吾大了不到兩歲,竟然就寫得出這等文字,果真是天降之才哪。”

“從靜中觀物動,向閒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閒,處鬨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他隨手翻了翻,念了一段,慨歎道:“以其年之幼而儘得儒家真味,非常人也。”

頓了頓,皇帝又問:“《論語集注》出到第幾冊了?”

李憲回答:“第三冊。”

皇帝起身,負手來回走了幾步,很有些龍行虎步的氣度:“據說王三郎要將《中庸》與《大學》從《禮記》中抽出來,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並為之集注。這可是諸多大儒都不敢觸碰的大事件,他居然還真就做了,不但做了且做成了……好厲害……”

李憲是個合適的捧哏,恰到好處的附和:“官家所言甚是,年前第一冊《論語集注》問世時,東京士林一片嘩然。不過有衍聖公府和程伊川、潘延之、周季老等大儒為其張目,士林的反彈聲弱了許多。後續的二、三兩冊推出後,文壇更是失聲了,想來是王三郎寫的東西確實站得住之故。”

“何止是站得住?李阿公武功了得,文人的事不甚了然。立德立功立言,文人三不朽也。古往今來,文人不計其數,然可謂不朽者寥寥。王棣雖為弱冠少年,便立不朽之業,其後又該如何?又能如何?不可估量也。”皇帝實則十四歲,在朝會時隻是擺設,好似朝堂之上吉祥物亦或花瓶,禦極六載,隻不過是提線傀儡,發聲不得,此刻卻是老氣橫秋,極有主見,胸藏丘壑,與平素判若兩人。不過,大概也隻在“李阿公”麵前方會如此,畢竟少年心性,自有崢嶸。

李憲麵露愧色:“老臣愚鈍。”

彼此宦官在皇帝與後妃麵前自稱“臣”或“小人”、“小的”,視情況而異,並非是“咱家”、“奴婢”甚至“奴才”。

趙煦擺擺手,略過此節,忽而失笑道:“王棣都要為四書集注了,這本經、兼經焉有不通之理?今科貢舉的頭兩場倒是占了大便宜。‘生財有大道’……且看他如何答題吧……”

喜歡大宋河山請大家收藏:()大宋河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