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試三月初三放榜,這半個月集聚京師的貢生受煎熬是有的,但也不乏藉機出入煙花場所者,燈紅酒綠,放浪形骸。
煙花三月,非止是揚州美不勝收,汴京更是遊人如織,彆具一番風味。
春風騁巧如剪刀,先裁楊柳後杏桃。
杜甫詩雲: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二、三月間長安城外灞橋傷彆,折柳相贈,一唱三歎,引領千年風騷。
汴京河流眾多,橋梁無數,在這柳長鶯飛的好時節也是上演了一幕幕彆離傷情戲。三月三過後,不知又有多少才子佳人分道揚鑣,從此天各一方,徒惹惆悵。
汴京城東北安遠門裡上方寺西二十裡處有夷山,山上有寺名“開寶”。舊名獨居寺北齊天保十年建。唐開元十七年改曰封禪寺。宋開寶三年改名開寶寺。大宋政府曾在該寺開設禮部貢院,更使其名聲大震。
夷山並不是石頭山,隻是地勢較高的土堌堆,後因黃河泥沙數次淤積夷為平地。
“這開寶寺的來曆某倒是知曉一二……”眾人一路欣賞美景,一邊閒聊,王棣信口說道:“北齊天保十年,一個僧人在汴京城東北的夷山找到了理想的‘阿蘭若’。‘阿蘭若’在天竺語中的意思是‘空閒的地方’。這位無名僧人,大約是在遠離塵囂的野外隨便搭建了一處避雨遮陽的茅草屋,躲開凡塵的乾擾,專注於打坐念佛。他給自己的‘阿蘭若’起了一個儒雅的名號———獨居寺。”
他笑了笑,道:“獨居寺那位僧人不曾料想,他在夷山荒丘之上不經意搭建的寒舍陋屋到而今居然顯赫如斯。嗯,四大皇家寺院,大相國寺、太平天國寺、天清寺,還有這開寶寺。”
蘇過撓了撓腦門子,遲遲疑疑地說:“三郎這是在哪看的?如何某竟不曉?”
王棣攤了攤手:“忘了,雜書而已。”
知道王棣讀書廣而雜,眾人雖不知“無名僧”出處,倒也不覺意外。
蘇遲接口道:“獨居寺香火延續百七十年後,獨居寺迎來了一個重大事件。那一年,自認為功成名就的唐玄宗效仿秦始皇、漢武帝去泰山封禪。從泰山返回路經汴州時,唐玄宗一行停下來稍作歇息。歇息之時,唐玄宗漫不經心地在附近閒遊,一腳邁入了獨居寺。可能是對獨居寺過於寒酸的狀況比較同情吧,玄宗下詔重修該寺。為了紀念東巡泰山封禪的活動,唐玄宗又將獨居寺賜名為“封禪寺”。從此,夷山獨居寺那份清靜,被皇家之氣生生奪了去。”
一行人中就他是婚娶了的,真真的“帶頭大哥”。
眉山蘇氏文風鼎盛,滿門皆儒,便是女眷亦都極富才情。時下亦隻有臨川王氏與之仿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王棣有些感慨,“周世宗柴榮在顯德二年實行限佛政策,削減了後周境內三萬餘座寺院,迫使六萬僧尼還俗。故而柴榮在佛教史上落了一個惡人的名聲,與另外三個毀佛的皇帝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並稱‘三武一宗’。、北周武帝、唐武宗並稱“三武一宗”。不過,柴榮抑製佛教主要是為了發展經濟,增強國家實力。他是五代十國五十餘位帝王中最不糊塗的一位,他在位不過五六年,卻給趙宋王朝留下了一個不錯的家底。”
王桐點頭道:“正是,本朝太祖極重視三年。開寶三年,太祖下詔,改封禪寺為開寶寺。用自家年號給封禪寺命名,可見太祖對這座寺院的重視。他又下令,直接從國庫撥出款項,在開寶寺重建起繚廊朵殿,凡二百八十區。這方有了今日所見這般規模。”
眾人點頭,深以為然。
太祖在佛教史上落了個好名聲。早在建隆元年,太祖一登上皇位就下詔說:“諸路州府寺院,經顯德二年停廢者勿複置,當廢未毀者存之。”這就是說,趙匡胤停止了前朝柴榮抑製佛教發展的做法。
宋太祖趙匡胤對佛教的重視程度從以下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來:
滄州僧人道圓由西域返回中土,太宗親自接見道圓不說,還贈以紫色袈裟和金幣;又過了兩年,一百五十七名僧人集體請求出遊西域,太祖又是給以鼓勵又是送盤纏每人銅錢三萬)。
左右大臣害怕太祖崇佛過度,反誤了朝廷大事。隻有太祖的老弟趙光義比彆人鬼,他看透了老哥的心思。趙光義對宰相趙普說:“浮屠氏之教,有俾政治,達者自悟淵微,愚者妄生誣謗,朕於此道,微究宗旨。”好一個厲害的趙光義,如此政治嗅覺,如此看人的眼力,豈有不接大宋皇位的道理?繼太祖削平荊湖、南漢、南唐之後,趙光義又平定了吳越和北漢,完成了北宋真正一統天下的大業。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過了山門,便見山水圍繞處黃牆碧瓦綽約其中。漸漸走進,迎麵入目的是一片廟院,雖無大相國寺那般瑰麗雄偉,卻是彆具一番景致。梅竹掩映,幽香縷縷,有小橋流水、垂柳依依,山鳥鳴澗,桃李迎春。隻一派江南水鄉的柔美,叫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自有那沙彌上迎,領著一乾香客上香拜佛。
此處雖也是皇家寺院,卻是毫無相國寺的喧囂熱鬨,香客們井然有序的出入大雄寶殿、天王殿、羅漢殿,僧侶隻低聲講說一二,超然世外般恬淡。
轉到觀音殿,眾人少不得去求一支觀音靈簽。
王棣也是入鄉隨俗,隨手搖了一支簽,簽文寫著“薑太公渭水垂釣”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