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的深秋,寒風裹挾著細雨,將京都灃源城澆得一片蕭瑟。
政務院內,丞相卓仲廉正伏案疾書,案頭堆積如山的文書上,密密麻麻的字跡記錄著南楚各地傳來的軍情與政務。
南楚近年來的急速擴張,如同一個突然被吹脹的氣球,表麵看似風光無限,內裡卻危機四伏。
邊疆地區的戰爭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衝突不斷。新占領的土地急需得到有效的治理,但卻麵臨著兩大難題:一是統帥性將領的嚴重缺失,二是管理性官員的不足。這兩個問題就像兩座沉重的大山,讓首相卓仲廉和五軍都督府感到壓力巨大,幾乎喘不過氣來。
南楚目前實行的是兩種治政模式,一種是氏族自治,另一種是中央直轄。氏族自治區主要是針對那些像曹林縣、卓山縣這樣依靠自身實力自主上升的縣域。這些地區的官員選任暫時由各氏族自行負責,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地方特色和優勢。
而中央直轄管理區則是由灃原城、大隅城、新陽城等後來攻占的區域組成。這些地區需要由中央政府直接進行管理,以確保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然而,中央直轄區的官員選任卻成為了一個不小的壓力。由於新占領的土地範圍較大,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但目前卻麵臨著人才短缺的困境。
五軍都督府和樞密院的測試結果更是讓整個朝堂都陷入了沉默與焦慮之中。目前南楚能指揮十萬以上大軍的將領寥寥無幾,曹劌和陳慶之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曹劌憑借著出色的戰術指揮能力,指揮極限在18萬人左右,可一旦超過這個數字,他便難以充分發揮軍隊的效能;陳慶之稍強一些,能統帥25萬人,但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帥才”,還有不小的差距。
再看看其他將領,秦瓊能指揮10萬兵馬,林衝8萬,石達開和羅英各6萬,蔣富貴、方傑、關勝則隻能統領5萬兵馬。一旦戰事擴大,需要指揮大規模軍團作戰時,南楚的軍事指揮體係便顯得捉襟見肘。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明和北楚。朱明雖然疆域不及南楚遼闊,卻擁有三位能指揮30萬大軍的統帥級將領。
國主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南方軍團統帥嶽飛,以“精忠報國”聞名,其軍事才能和戰略眼光令人讚歎;北方軍團統帥徐達,更是征戰沙場,屢建奇功。
北楚雖整體實力更強,也僅有霸王項羽一人,具備30萬以上大軍團的指揮能力,但這也讓北楚在軍事上有了一定的底氣。
而朱明對於人才的重視更是到了極致。韓信祖籍所在地淮陰地區,幾乎被朱明的密探層層包圍,外人想要靠近都難如登天。
在朱明看來,一個韓信這樣的軍事奇才,足以改變地區局勢,甚至影響整個天下的格局。以朱元璋的謀略和野心,自然不會給競爭對手任何得到韓信的機會。
南楚地處偏遠,在曆史的長河中,幾乎沒有什麼能人留下過輝煌的足跡。如今,麵對內憂外患,卓仲廉深知,若想改變南楚人才匱乏的局麵,必須要有新的舉措。
經過深思熟慮,卓仲廉在朝堂上正式推出了科舉考吏與武舉選將兩種製度,並結合當前廣泛使用的舉薦製,期望以此來確保南楚人才的迭代更新。
消息一出,整個南楚都沸騰了。無數寒門子弟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開始埋頭苦讀,鑽研兵法,渴望能通過科舉和武舉改變命運,為南楚效力。
在灃原城的一間破舊書院裡,一位名叫陸遠的書生正就著微弱的燭光,研讀著經史子集。陸遠出身貧寒,家中世代為農,但他從小就對讀書識字有著濃厚的興趣。聽聞科舉考吏製度的推出,他心中燃起了熊熊鬥誌。
“父親,您放心,孩兒一定努力讀書,通過科舉進入朝堂,為咱家爭口氣,也為南楚貢獻自己的力量。”陸遠在心中暗暗發誓。他知道,這是他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也是南楚走向強盛的希望所在。
與此同時,在南楚的邊境小鎮上,一位年輕的武者張猛也在為武舉做著準備。張猛自幼習武,臂力過人,擅長使槍。他常常在鎮外的空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槍法,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他卻渾然不覺。
“武舉選將,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一定要在武舉上嶄露頭角,成為南楚的一員大將,保家衛國!”張猛眼神堅定,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然而,科舉考吏和武舉選將的推行並非一帆風順。朝堂上,一些守舊派大臣對此提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丞相,科舉和武舉選拔出來的都是些寒門子弟,他們毫無根基,沒有經過世家大族的培養,如何能擔當大任?”一位老臣皺著眉頭,滿臉不滿地說道。
卓仲廉麵色平靜,卻語氣堅定地回應道:“正因為他們出身寒門,才更懂得民間疾苦,更渴望有所作為。而且,科舉和武舉製度公平公正,能選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這才是南楚未來的希望所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儘管有諸多反對之聲,但在卓仲廉的堅持下,科舉考吏和武舉選將還是如期舉行。
科舉考場內,數百名考生正奮筆疾書,認真答題。他們的題目涵蓋了治國方略、曆史典故、民生經濟等多個方麵。陸遠坐在角落裡,全神貫注地思考著每一道題目,手中的筆在試卷上快速移動。他知道,每一個答案都關乎著自己的未來,也關乎著南楚的命運。
武舉考場則是另一番景象。校場上,刀光劍影,喊殺聲震天。張猛手持長槍,英姿颯爽地站在場地中央。他的對手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壯漢,手持一柄大刀,氣勢洶洶地向他衝來。張猛不慌不忙,側身躲過,手中長槍如毒蛇出洞,直刺對方要害。幾個回合下來,壯漢便敗下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