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鄴城,李農連忙派人將情況告知冉閔。冉閔正在陽城整頓兵馬,聽聞張沈、張賀度陷入困境,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吳笛先生的計策果然管用。如今楊群、劉國已不足為懼,張沈、張賀度又被糧道問題牽製,接下來,該輪到段勤、段龕兄弟了。”
段勤駐守的黎陽,與段龕駐守的陳留相距不過百裡。兄弟二人雖同為鮮卑段部後裔,卻因權力爭鬥早已心生嫌隙——段龕想吞並黎陽,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段勤則擔心段龕與冉閔勾結,奪走自己的地盤。
冉閔深知二人的矛盾,便依照吳笛的方略,派使者先去陳留見段龕。使者見到段龕時,遞上了冉閔的書信,信中許諾,若段龕願意與冉閔合作,待平定中原後,便封他為“青州牧”,掌管青州全境。
段龕看完書信,心中一動。他本就對石祗的統治不滿,如今冉閔勢力強盛,又許以青州牧之位,若能借此機會擺脫段勤的牽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他又擔心段勤會從中作梗,便對使者說:“我與段勤乃是兄弟,若要我與冉閔合作,需先讓段勤表態。”
使者早有準備,笑著說道:“大將軍早已料到將軍的顧慮。如今張沈、張賀度被起義軍襲擾,石祗虛弱不堪,段勤卻仍與張賀度暗中勾結,企圖討伐大將軍。大將軍念及將軍與段勤的兄弟之情,不願手足相殘,才特意派我來告知將軍——若段勤執意與大將軍為敵,屆時恐怕連將軍也會受到牽連。”
段龕聽到“段勤與張賀度勾結”,心中頓時起了疑心。他早就聽說段勤與張賀度有書信往來,隻是一直沒有證據,如今使者親口提及,不由得不信。送走使者後,段龕立刻派人去黎陽探查,果然發現段勤正在暗中集結兵力,準備與張賀度會合。
與此同時,冉閔派往黎陽的使者也見到了段勤。使者對段勤說,段龕已答應與冉閔合作,不日便會出兵攻打黎陽,勸段勤早日歸降,以免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段勤本就對段龕心存戒備,如今聽聞段龕要攻打黎陽,頓時怒不可遏。他將使者罵了回去,隨即派人去石瀆聯絡張賀度,約定三日後在黎陽城外會合,共同討伐冉閔。
張賀度此時正因糧道被襲而焦頭爛額,聽聞段勤願意出兵,連忙答應,帶著僅有的兩萬兵力趕往黎陽。可他不知道的是,冉閔早已派蔣乾率三萬兵力在黎陽至石瀆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
三日後,張賀度的大軍行至一處山穀,突然聽到兩側山坡上響起號角聲。不等張賀度反應過來,滾石、箭矢便如雨點般落下,蔣乾率領的士兵從兩側殺出,張賀度的軍隊瞬間陷入混亂。
“中計了!”張賀度大叫一聲,想要率軍突圍,可他的士兵早已沒了鬥誌,紛紛四散奔逃。蔣乾親自率軍追擊,斬殺張賀度麾下大將數人,俘虜兵力一萬餘人,張賀度僅帶著數百親信逃脫,直奔黎陽而去。
段勤在黎陽城外等候多時,見張賀度狼狽逃竄而來,才知道中了冉閔的埋伏。不等他下令撤軍,遠處便傳來了馬蹄聲——冉閔親率五萬精銳,已趕到黎陽城下。
“段勤,你勾結張賀度,企圖謀反,如今張賀度已敗,你還不速速投降!”冉閔勒馬立於陣前,聲音傳遍整個戰場。
段勤看著冉閔麾下嚴整的軍隊,又看了看自己身邊慌亂的士兵,知道大勢已去。可他不願投降,便趁著夜色,帶著親信和部分兵力棄城而逃,一路奔往繹幕。
冉閔拿下黎陽後,並沒有繼續追擊段勤,而是派人去陳留見段龕。段龕見段勤兵敗逃亡,心中再無顧慮,當即表示願意歸順冉閔,並派使者前往鄴城,向冉閔獻上降表。
而逃到繹幕的段勤,心中充滿了不甘。他看著身邊僅存的數千兵力,又想起自己曾經的雄心壯誌,突然生出一個大膽的念頭——如今石祗虛弱,冉閔雖強,卻尚未登基,若自己在繹幕稱帝,或許能招攬天下反冉勢力,與冉閔分庭抗禮。
於是,在逃到繹幕的第三日,段勤便召集當地的豪強士族,宣布稱帝,國號仍為“趙”,史稱“段趙”。消息傳到鄴城,冉閔正與吳笛商議攻打襄國的事宜,聽聞段勤稱帝,不由得冷笑一聲:“不自量力的跳梁小醜,待我平定石祗,再回頭收拾他!”
吳笛卻搖了搖頭,說道:“段勤稱帝,雖不足為懼,卻會讓其他反冉勢力有了依附的對象。不如先派一支偏師前往繹幕,牽製段勤,再集中主力攻打襄國。隻要石祗一滅,段勤便成了無根之木,不攻自破。”
冉閔點頭同意,當即命李農率兩萬兵力前往繹幕,牽製段勤;自己則親率十萬精銳,準備攻打襄國,徹底鏟除石祗。
冉閔的大軍抵達襄國城下時,石祗正在城中召開緊急會議。此時的襄國,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城牆之上,士兵們麵黃肌瘦,甲胄不全,眼中滿是恐懼。
“冉閔親率十萬大軍而來,我們該如何應對?”石祗的聲音帶著幾分顫抖,看向麾下的大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臣們麵麵相覷,無人敢說話。石琨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如今我們兵力不足三萬,襄國城堅,不如據城死守,同時派人去繹幕聯絡段勤,讓他出兵襲擾冉閔的後方。隻要冉閔的糧道被斷,不出一月,他自會退兵。”
石祗彆無他法,隻能點頭同意,當即派人去繹幕聯絡段勤。可他不知道的是,李農早已率軍駐守在繹幕周邊,段勤根本無法出兵。
冉閔在襄國城下築起營寨,每日派人輪流攻城。
石祗的士兵雖然頑強抵抗,卻終究寡不敵眾,城牆多處出現破損。石祗見狀,心中越來越慌,便想親自率軍突圍,卻被劉顯攔住:“陛下,襄國乃是我們的根基,若陛下突圍,城中士兵定會軍心大亂,到時候更是萬劫不複。不如再堅守幾日,或許會有轉機。”
可石祗早已沒了堅守的勇氣,當晚便帶著親信和部分兵力,從城牆的密道逃出,直奔慕容儁所在的薊城而去。
劉顯一路上給冉閔做記號通知冉閔銜尾攻擊。身邊的士卒越來越少,有被殺的有半路逃跑的。最後冉閔手執鉤戟和雙刃矛攔住去路。
石祗指揮剩餘的十幾個親軍道:“都給我上,攔住他。”親軍一擁而上,冉閔雙刃矛一掃,嗚!的尖嘯一道氣勁割裂了空間時間,刃風過處,空間塌陷,時間截斷,十幾個親軍還沒近身連人帶馬紛紛被劈成兩半,汙血,內臟灑了一地。
轉身準備要逃走的石祗被劉顯大刀劈向後頸,石祗聽腦後風響,緊急之間頭向下貼著馬頭,雙腿夾緊馬腹,加速向前竄出,刀鋒劈開頭盔,和頭皮,血糊隆冬的石祗不敢怠慢,一拍馬屁向前衝出去。
冉閔一步跨越上百米,攔住石祗的馬前,“要想走,我同意了嗎?”石祗道:“冉閔,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放我走吧。”冉閔道:“你可以走,頭可得留下。”
石祗知道冉閔不能放過自己。一催馬,手執寶劍劈向冉閔。劍氣暴漲雪亮劍光直衝而來。
冉閔鉤戟一劃如鎖鉤將劍氣一鉤一引,雙刃矛如烏龍般直接洞穿石祗前胸。石祗慘叫一聲仰天落下馬來,寶劍摔在一邊,雙手捂住汩汩湧血的大洞。眼光逐漸黯淡。最終氣絕身亡。士卒知道襄國已無法守住,便打開城門,向冉閔投降。
喜歡諸天萬界革命請大家收藏:()諸天萬界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