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牢之本為將門世家,家道中落,先是在地方擔任武吏。鬱鬱不得誌。機緣巧合歸於謝玄麾下。因其勇猛常命為先鋒。戰無不捷,威震遠方。但因其為寒門出身在世家把持的世界裡卻常被人看不起。
在謝玄免職後,掌控精兵北府軍鎮守京口。在桓溫攻荊州時被王猛擊敗,被降職。
王恭起兵討伐王國寶時,起用劉牢之為司馬,兼任南彭城內史,加拜輔國將軍。王恭雖然依仗劉牢之為得力助手,但僅把他當作一般武將,對他的禮數很薄,劉牢之心中非常恥恨。
王恭聯合殷仲堪等勢力,起兵清君側,迫使司馬道子誅殺王國寶等人。因為對司馬道子任用司馬尚之以及割豫州四郡歸江州等不滿,王恭以全軍委與劉牢之,再次起兵逼宮朝廷。
劉牢之內心充滿矛盾:依附王恭可借門閥之勢鞏固地位,卻要受製於太原王氏;支持司馬道子能獲得朝廷正統名分,又恐北府兵將領不服。此時,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派人遊說劉牢之:王恭事成之後,必以將軍為台鼎;若敗,將軍何顏見江東父老?不如反戈一擊,朝廷當以王恭之位相授。
劉牢之還是選擇了背叛,在竹裡今江蘇句容)突然倒戈,率軍突襲王恭大營。王恭猝不及防,兵敗被殺。
後來東晉朝廷因桓玄叛亂下詔討伐。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晉廷下詔討伐桓玄。劉牢之因為桓玄從小享有英名,如今又憑仗江南之眾,擔心無法製伏他,又考慮到消滅桓玄之後功蓋天下,司馬元顯一定不會容忍自己,於是猶豫不決,不得已才率北府文武將士進駐洌洲。
桓玄派何穆勸道:“飛鳥儘,良弓藏,狡兔死,獵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劉牢之自以為手握重兵,才能智謀足以統轄江南大地。當時譙王司馬尚之已被桓玄打敗,使得士氣低落,軍心沮喪,於是劉牢之接受何穆的勸說,派遣使者與桓玄聯絡。
劉裕聽說劉牢之欲投靠桓玄連同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等將領勸說。認為桓玄誌大才疏,沒有處理與世家混戰,門閥爭權的能力。且這人也是不能容有能力的下屬胸懷。投桓玄是自投死路。劉牢之一概不聽,下令兒子劉敬宣投降桓玄。
桓玄進建康掌控晉庭掃除反對勢力後任命劉牢之為征東大將軍,會稽太守,調離京口。又任命桓修擔任徐州刺史加撫軍將軍坐鎮北府,而出任桓修的中兵參軍的劉裕則韜光養晦,靜待時機。
桓玄控製北府軍後立即展開清洗,誅殺高素、竺謙之、劉襲等將領,又命歸降的孫無終鎮壓劉敬宣,徹底分裂北府軍。劉牢之的北府舊將如高素、竺謙之、竺朗之、劉襲、劉季武、孫無終等人被殺,劉襲兄冀州刺史劉軌及寧朔將軍高雅之,劉牢之子劉敬宣投奔冉魏。
劉牢之暗中聯絡劉裕等北府軍將領準備孤注一擲與桓玄拚命時。
劉裕回答道:將軍擁有幾萬精兵時,對桓玄望風而降。如今桓玄上控朝野、下掌雄兵,其威名正在鼎盛之時,形勢人心皆對您不利,恐怕廣陵也不是輕易到得了的,何況舉兵討伐呢?此情此景,我劉裕隻有脫下軍服,回京口老家罷了!當劉牢之試圖召集部下商議討伐桓玄時,參軍劉襲直言不諱地說:事之不可者莫大於反。將軍往年反王恭,近日反司馬元顯,今複反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說完,劉襲起身揚長而去,其他與會人員一見,連話也不說,就跟在劉襲的後麵,全部逃散。最後手伸向半空,感受到了眾叛親離、無力回天的悲涼,天下哪裡還有自己的立足之處呢?劉牢之想,一定是劉襲截殺了他,向桓玄邀功請賞去了,於是萬念俱灰的他上吊自殺。
劉裕謹言慎行獲得了桓修的信任。兩年後桓玄倒行逆施遭到世家和晉皇室的聯手製衡。
404年二月劉裕認為時機已經成熟,開始實施推翻桓玄的計劃。劉裕以遊獵為名,會同劉毅、何無忌等27人在京口舉兵起義。這27人包括何無忌、魏詠之、檀憑之、劉毅及其堂弟劉藩、檀憑之的侄子檀韶、檀祗、檀隆、檀道濟等,都是僑居京口的北府軍舊部。
起義軍迅速行動,何無忌身穿傳詔服,詐稱朝廷使臣,率眾湧進京口城,殺死了徐州刺史桓修。與此同時,劉毅與孟昶在廣陵今江蘇揚州)共收集北府兵1700餘人。
京口起兵後,劉裕被推舉為盟主,率部向建康進軍。在進軍過程中,劉裕軍隊連戰連捷:
1.江乘之戰:三月,劉裕在江乘今江蘇句容北)遭遇桓玄派來的猛將吳甫之,將其斬殺。
2.羅落橋之戰:劉裕追擊至羅落橋今南京東北),與皇甫敷率領的數千人激戰,皇甫敷戰死。
3.覆舟山之戰:三月初二己未日,3月28日),劉裕進軍至覆舟山。他采用疑兵之計,命弱兵登山,持旗分道而行,營造四周皆有士兵的假象。由於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麵對劉裕都沒有鬥誌,劉裕趁機火攻,大敗桓謙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4.占領建康:三月壬戌日3月31日),劉裕攻占建康桓玄夾持晉安帝逃亡。
進入建康後,劉裕立即進行了一係列重要的政治軍事安排:
1.官職任命:劉裕被任命為都督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等職,掌握了軍事大權。隨後又被任命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要職。
2.推舉盟主:劉裕推舉武陵王司馬遵為大將軍,承製總百官,自己則擔任總領百官。實際掌握東晉軍政大權。劉裕開始實行以追殺桓玄為由頭大肆攻伐沿途門閥世家豪門。
任命徐羨之尚書庫部郎、常駐建康。任劉穆之為尚書錄事與徐羨之一起穩定北府軍後方。
劉裕為中軍由檀道濟為帥,沈田子,王鎮惡為大將,朱齡石為先鋒沿途追擊桓玄。由此拉開了劉裕獨有的改革方式,南方門閥的惡夢開始了。
桓玄率禁軍裹挾晉安帝出建康,首站直撲京口——僑姓門閥郗氏的“北府兵發源地”。他以“北府兵需隨帝護駕”為由,強征郗氏私兵3000人,且要求郗氏交出府庫中半數糧草。郗氏宗主郗僧施以“私兵乃宗族屏障”拒命,暗中聯絡諸葛氏合兵守城。桓玄假意談判,趁夜派精銳偽裝流民偷襲城門,破城後以“謀逆護駕”為名,屠郗氏核心族人200餘口,焚燒郗氏塢堡,諸葛氏援軍剛至城外便遭桓玄伏兵截殺,首領諸葛長民曆史上劉裕部下,此處提前激化矛盾)僅率數騎突圍。劉裕尾隨部隊次日入城,以“安葬名士、撫恤流民”為名收編郗氏殘餘部曲,接管京口兵源地。
喜歡諸天萬界革命請大家收藏:()諸天萬界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