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身旁的陸秀夫,高君嚴肅地說:"我承認,明軍有些本事很神奇。"
"但打仗還是得看實際,得看清這支軍隊的真實實力。"
陸秀夫搖頭道:"不可能!你沒看到明軍中央軍的鎧甲嗎?比我們很多將軍的都要好。"
"裝備十萬大軍,就算把大宋所有銀子都投進去也不夠。"
"這樣的軍隊去打蒙古軍,肯定輕鬆得很。"
可高君的想法完全不同:"明軍的鎧甲確實不錯,但也有不少問題。"
"首先,他們十萬大軍全是步兵,跟蒙古軍打簡直就是活靶子,單這一點就讓明軍勝算渺茫。"
高君說完後,陸秀夫愣住了,一時半會竟找不出合適的理由來反駁。
一直以來,他對大明軍心存敬畏,所以從未深入思考過這支部隊的具體配置問題。此時被高君點破,他才猛然意識到,大明軍確實全是步兵。
雖然陸秀夫是個文官,但他的職責涉及軍事事務,對曆史上的事也有一定了解。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屢遭北方遊牧民族侵擾,卻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應對之策,原因就在於這些遊牧民族坐擁大量騎兵,與中原步兵作戰時占據明顯優勢。
從古至今,草原騎兵對中原步兵都占據著壓倒性的優勢。到了蒙古帝國時期,這種差距達到了極致。
那時,蒙古軍隊研發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複合弓,射程可達三百米。再加上蒙古人普遍身材魁梧,南方人即便能造出同樣威力的弓箭,也難以拉開。
可以說,馬匹和弓箭是蒙古帝國克敵製勝的兩大法寶。
當蒙古軍隊遭遇敵軍時,會立即展開遠程打擊。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他們都伴隨著箭雨。麵對這樣的對手,南宋毫無辦法。蒙古軍與宋軍在野外遭遇時,並不會直接發起衝鋒,而是派出小股騎兵進行試探。
如果效果理想,後續主力才會跟進;若試探失敗,則迅速撤離。若敵人追擊,就會立刻落入伏擊圈。箭如雨下,轉眼間就能重創追擊者。而若對方試圖逃竄,蒙古騎兵則會緊追不舍,持續騷擾直至全殲。
如今,大宋已全麵轉入防禦姿態,這都是拜蒙古人所賜。實際上,大宋也有少量騎兵,但主力軍仍是步兵。通常情況下,這些騎兵隻是輔助步兵作戰。
一旦步兵與蒙古騎兵正麵交鋒,往往會被打得抬不起頭。這些蒙古騎兵根本不給近身搏鬥的機會,步兵追擊時速度又趕不上他們,而且對方還喜歡回身射箭,導致追得越急,傷亡越大。
陸秀夫聽完高君的話,也沒剛開始那麼有信心了。
"對!咱們的中央軍確實沒騎兵。"
"守城應該沒問題。"
"但要是想消滅附近蒙古人,可不容易。"
高君皺眉歎息:"不僅如此,我都沒看到中央軍手裡有弓箭。"
"沒弓箭,連守城都難。我覺得到時候他們表現可能還不如咱們大宋普通軍隊。"
"表麵上挺好看,實際上一碰就碎,裝備雖好卻不管用。"
陸秀夫平時都在處理朝廷事務,從沒上過戰場,也不太懂軍事。開始時沒發現中央軍的問題,經高君提醒才驚出一身冷汗。
"這不太可能吧!"
"如果中央軍待在城裡不出來,蒙古人應該也拿他們沒辦法。"
陸秀夫遲疑地說:"不行,弓箭太重要了,我們得想辦法給他們弄些弓箭來。"
後方大宋禁軍還在商議中央軍裝備時,前方中央軍突然停下,斥候緊急回報消息。
朱雄英不明所以,命令全軍暫停。
看著氣喘籲籲的斥候,朱雄英低聲問:"前麵怎麼回事?"
他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倒不擔心,之前查過資料,知道如今蒙古四處出擊,大部分兵力往歐洲去了,亞洲這邊分三路攻打陳朝、宋朝和高麗。
主力戰後回去了,大宋境內蒙古兵力不多,構不成太大威脅。
難道遇到了蒙古騎兵?朱雄英心裡猜測。
不過眼前斥候表情奇怪,緩了口氣說:
“啟稟皇上,前頭村子出了怪事!”
“我們琢磨不透,特來彙報。”
喜歡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請大家收藏:()萬界交易,朱家老祖們求我保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