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函穀飛羽_穿越趙括之西域稱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01章 函穀飛羽(1 / 1)

函穀關的晨霧濃稠如墨,於穀中緩緩翻湧,遲遲未散。邯鄲街頭,趙括的飛騎已整齊列陣,馬蹄踏碎霜花,發出清脆聲響。屍佼安坐車駕內,懷中緊護羊皮卷軸,縫隙間滲出胡麻籽油的香氣。這是河套新榨的頭茬油,色澤金黃透亮,在羊皮上暈染出不規則紋路,恰似趙國當下波譎雲詭的局勢。

身後車隊綿延數丈,馬車上滿載改良麥種。陶甕穩穩碼在車廂,甕身的狼頭紋與玄鳥紋相互輝映,在微光中透著神秘氣息。車輪轉動,碾過凍土,發出沉悶的“吱呀”聲,驚起城牆上一群寒鴉。寒鴉撲騰著翅膀,聒噪著飛向灰蒙蒙的天空。

“此番入齊,”趙括神色凝重,親手將斷雲劍係在屍佼腰間,劍穗上的狼頭紋輕輕掃過屍佼沾滿墨漬的袖口,“量器是秤,麥種為砣,你要精準稱出齊王的野心。”趙括目光越過屍佼肩頭,望向秦國方向,那裡的天空仿佛被一層暗雲籠罩,“秦人已在函穀關外集結商隊,他們的布帛恐怕比我們的箭矢更早抵達臨淄,與我們爭奪齊國市場。”

臨淄城的稷下學宮,仿若一座思想熔爐,百家爭鳴的喧囂聲浪在此翻湧。身著胡服的屍佼,在青衿儒士中格外顯眼。他上前將改良麥種倒在青銅盤裡,金黃麥粒簌簌滾落,在刻著齊式量器刻度的盤底滾動。“諸位請看,這是趙國培育的麥種,極為耐旱抗霜,”屍佼聲音洪亮,目光掃過眾人,“產量是齊地黍米的三倍。”他手指劃過麥粒堆,在盤底留下淺淺痕跡,宛如劃出一條利益分界線,“但這並非無償饋贈,而是趙國與六國互市的重要籌碼。”

稷下先生淳於髡手持象牙笏,輕輕點了點麥堆,眼神中透著審視與質疑:“趙相這是要齊國改用趙製量器?”他寬大的衣袖掃過盤邊的齊式量器,那“釜”與“豆”的形製自太公望時期便已定型,承載著齊國悠久的曆史與傳統,“齊國的量器傳承已久,豈是說改就能改的?”

屍佼不慌不忙,從袖中抽出《胡漢律合》竹簡,邊緣微微泛黃,還帶著九原戰場的硝煙味。“想當年,管仲為齊相時推行‘參其國而伍其鄙’之策,革新圖強。”屍佼目光堅定,掃視滿堂儒士,“如今,趙國施行胡漢分治,量器已然統一。諸君可知,匈奴右賢王的金帳中用的正是趙製斛鬥,這足以證明趙製量器的精準與便利已得到廣泛認可。”

台下瞬間嘩然,眾人交頭接耳。一名墨者猛地站起身,身著黑色麻衣,腳蹬鐵履,鐵履踏在石板上發出沉悶聲響,打破了片刻的寂靜。“趙軍在河套斬殺左賢王,如今卻要與匈奴共用量器,這成何體統?”他手持墨家矩尺,直指屍佼,言辭激烈,“這分明是助蠻夷而棄華夏,置華夏正統於何地!”

“非也,非也。”屍佼鎮定自若,展開一幅羊皮地圖。地圖上,河套的屯田區與齊國的鹽鐵產地一北一東,形成鮮明對角。“趙國的量器,所量不僅是胡漢,更是著眼於天下。”屍佼手指緩緩停在黃河渡口,“若齊國願在平原津設立自由貿易區,趙國願在趙製量器上同時刻上齊、趙兩國紋路,以示誠意。如此,兩國商貿往來豈不更加順暢?”

恰在此時,一陣喧囂聲從學宮廣場外傳來。秦國使者的車駕浩浩蕩蕩闖入,十二輛馬車魚貫而入,每輛都滿載蜀錦。陽光下,錦緞鋪展開來,宛如一片絢爛紅雲,引得眾人紛紛側目。“秦王心懷誠意,願與齊王共分趙地,攜手獲利。”秦使身著華麗服飾,手持玉笏,趾高氣揚地指向地圖上的高唐,“若此地歸秦,齊國的鹽鐵便可暢通無阻,直抵函穀關,齊國的商貿之路必將更為廣闊。”

淳於髡的目光在麥種與蜀錦間遊移,神色頗為猶豫。他想起三年前,秦國商隊以低價傾銷蜀錦,短短三個月便讓魏國的布市徹底崩潰。“趙使,不知你可願以高唐作為互市樞紐?”淳於髡的象牙笏重重敲在青銅盤上,驚得盤中麥粒四處飛濺,“武靈王昔日在此屯兵,如今,此地也該為兩國商貿發揮新的作用了。”

屍佼聞言,緩緩解下斷雲劍,劍穗上的狼頭紋垂落在麥堆上。“高唐的城牆刻著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訓令,承載著趙國的榮耀與曆史。”屍佼的聲音沉穩有力,混著學宮悠揚的鐘鼓聲,“但黃河渡口的商船若能載著趙製量器,駛過齊、趙、魏三國界碑,所帶來的將是更為長遠的利益與繁榮。”說罷,他從懷中掏出一枚雙籍紋銅印,印紐上狼頭與玄鳥相互纏繞,栩栩如生。“這是河套新鑄的貿易印,蓋在齊國的鹽引上,可保齊國十年內鹽鐵貿易安穩無虞。”

當夜,邯鄲北門悄然開啟,蘇三娘率領燕地商隊趁著夜色出城。她的馬車裡巧妙地藏著二十名趙國鐵匠,車轅上掛著胡族皮袋,袋中裝著用狼頭紋陶罐密封的胡麻籽油。“告訴燕王,”趙括神色鄭重,將一卷《胡騎戰陣圖》塞進蘇三娘袖中,“趙國的騎兵兵強馬壯,既能幫他守住上穀,抵禦外敵,也能助他奪回遼東,開疆拓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臨淄的談判在緊張氛圍中進入第七日。稷下學宮的講台上,屍佼展開一幅巨大的天下輿圖。圖上,各國量器刻度用不同顏色標注,顯得雜亂無章,唯有趙製量器的刻度線如一條筆直銀線,清晰醒目,貫穿胡漢之地。“所謂華夷之辨,不在服飾差異,也不在語言不同,”屍佼拿起狼毫筆,蘸了蘸胡麻籽油,在圖上緩緩畫出新的貿易路線,“而在於能否用同一把秤公平衡量天下之利。若六國能夠統一量器,攜手合作,何愁不能抵禦秦國的威脅?”

淳於髡第三次舉起象牙笏,卻在空中停滯許久,遲遲沒有落下。他放眼台下,隻見墨者們認真記錄趙製量器的換算公式,縱橫家們熱烈討論著自由貿易區的稅則,甚至連秦國使者帶來的蜀錦也被眾人拿來丈量趙製量器的尺寸。“平原津可設關,”淳於髡終於開口,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妥協,“但齊國的‘釜’必須刻在趙製量器的背麵,如此,方能彰顯齊國的傳承與地位。”

消息傳回邯鄲時,趙括正在夜學館授課。胡族學生手持趙製量器,小心翼翼地稱量馬奶酒,漢人儒生則在竹簡上一絲不苟地抄寫屍佼從臨淄傳回的辯論記錄。“秦人輸了,”趙括神色欣慰,指著牆上的天下輿圖,黃河渡口的位置被朱砂重重標記,“當齊國的鹽商用趙製量器稱海鹽時,函穀關那看似堅不可摧的銅牆鐵壁便已出現裂縫。趙國的策略,初見成效。”

半月後,第一支懸掛六國旗號的商船隊緩緩駛出平原津。船頭,玄鳥旗與狼頭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船艙裡,陶罐擺放整齊,罐身上趙製量器的刻度旁,整齊地刻著齊、楚、燕、韓、魏的國彆印記。船工們熟練地用統一的量器丈量貨物,動作有條不紊。遠處函穀關方向,隱隱傳來鐘鼓聲——那是秦國商隊在無奈撤回鹹陽,他們滿載的蜀錦與漆器,終究沒能撬開齊國的互市大門。

在燕國薊城,蘇三娘領著二十名鐵匠走進趙括新設的冶鐵工坊。工坊內,鐵匠們拉動風箱,爐膛裡的火苗瞬間躍動起來,將牆上懸掛的《胡騎戰陣圖》照得忽明忽暗。這些來自燕國的能工巧匠,此刻正依照趙製量器仔細校準鐵砧的尺寸。他們或許並不知曉,自己親手打造的每一件兵器,都將成為趙國製衡天下的有力籌碼。

喜歡穿越趙括之西域稱雄請大家收藏:()穿越趙括之西域稱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就摔死?這個求生有點野 八零辣媳不好惹,京少今天又護短了 鬼滅:請讓我當個人吧 百世修仙:我能固定天賦 八零大院:凝脂美人她持美行凶 三尺微命,一拳爆星 布衣錦繡 寒假回家過年,高鐵偶遇高冷校花 邵總,你心上人閃婚了 讓你瞎撩,被頂流死對頭盯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