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一群石匠正在測量造紙廠粉碎石碾,呂濤也教不會他們計算圓周長,不過計算經常有誤差,反而不如在現場量。
不過有了第一次製作經驗,這次他們量的有模有樣。
因為是石頭拚裝,他們需要去百裡外彆山采石加工,所以必須量精確。
就拿碾米石槽來說,直徑二十米圓圈分為內圓和外圓,想拚裝出一個合乎尺寸的圓形軌道,是真的不能有偏差。
所以隻能先在地上畫內外兩圓圈,再從中心點切線,一次次平分,直到能搬動的尺寸數據為止,這樣即使順序錯了也能安裝。
但造紙粉碎機不是軌道石槽,而是一個五米直徑圓凹槽,裡麵是中空的,就像一個鋁合金飯盒,兩對石碾子轉動碾壓圓底板就行。
理論上圓圈可以用磚砌,目的是不讓造紙材料跑出去就行。
看他們認真測量,不忍心打擊他們積極性啊。
呂濤想想還是不行,幾塊石板墊底就行,如果控製圓邊,底板也需按規格鋪,這工程量太大也太複雜。
考慮到水力馬力肯定不足,所以粉碎石碾直徑五尺,厚兩尺秦尺約為23厘米)。
石磨直徑七尺一米六),厚一尺五,底為靜磨盤,頂為動磨盤,用中軸連接木扇葉,水驅動木扇帶動動輪石磨。
不知道水力能不能衝動這三個機器,如果不行隻能加大進水量,還是得把軸承弄成功,如果有軸承,哪裡需要費那麼大勁。
剛剛交代完,親衛來報,去城中發糖果然有楚商好奇求見。
呂濤看了看天氣,日正中午,樹蔭下更涼快,於是乾脆去了戰場邊樹下接見。
等到了樹下,這哪裡是一個商賈,而是一群,足足有二十幾個,而且,其中有三成是上次城門口衝撞過的商賈,呂濤為了收買人心,還和顏悅色向他們賠罪過。
看見將軍到了,一幫人趕緊跪下磕頭,這個時代沒跪下磕頭規矩,可他們就跪了還磕了。
還是麵露笑容和商賈攀談,這些商賈幾乎都是楚國各封主派出來的,還有零星幾個六國商賈,也包括秦國,還是相國府商賈。
先秦曆史上留有名頭大商有:範蠡、端木賜、白圭、猗頓、烏氏倮、巴寡婦清。其中巴寡婦清和烏氏倮還受到秦始皇賞賜。
中國商業史悲哀在於,沒有獨立性,看這些在史書中有名頭大商賈,哪個沒有背景,沒有靠山,可以說中國封建製下就沒有商賈生長土壤,明初有個沈萬三聽說是靠自己闖出個富可敵國,可那是粗放式管理下之大元,大元應該有商賈,因為那幫草原蠻子根本不懂商賈,更不懂治國。
可沈萬三結局慘不忍睹,他想個人捐資替朱元璋修南京城牆,好吧,不知道怎麼就激怒皇帝脆弱的小心臟被抄家滅族,死的那就一個慘,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
這種帝王俯瞰思維其實對後世影響很深,後世隻要大商賈,總會被官方有意無意乾涉,中外莫不如此,隻是我們管的更多一些而已。
這便扯到獨立之思維上去了,扯到自由之精神去了,沒有真正的自由,怎麼可能有寬鬆的商賈環境,商賈想活,隻能抱緊大腿。
“糖要多少有多少?問題是我要拿糧換,稻麥皆可,你們能提供嗎?”呂濤聽明白他們訴求後道。
“有糧,將軍要多少糧我家都有。”
“敢問府上是?”
“下相今江蘇蘇州)項氏,”
“家主可是項燕將軍?”
“非也,項燕乃府中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