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是的,買人,最好是拖家帶口的奴隸,這樣的人口才是穩定基礎。
擔穀每口,不論男女老弱,這是天價,楚吞並吳越,一直為吳越山民不服管教為難,這事一直到三國東吳,還在大規模捕殺山越蠻夷。
親衛很快調來一車鐵鍋,鐵鍋鏟和鐵鍋勺。
隻是這隻是小鍋,直徑約一米,供軍中百人隊使用。
因為售價過高,呂某人良心不安下贈送鍋鏟鍋勺兩把,還貼心教眾人怎麼樣抹油開鍋,怎麼樣做炒菜,怎麼樣煮飯熬湯,甚至於貼心的講解調料用法。
愉快的收錢談妥買賣後,眾商賈行禮告退,相國府商賈留了下來,相國很擔心三公子,所以派他行商打探。
可結果是,三公子日子過得悠哉悠哉,還打開碼頭做起生意。
隻能把相國交代消息一一告知,壽春經過開始的慌亂後,一條條匪夷所思的情報傳來,此秦軍竟然是和平使團,他們既不殺人,也不攻城略地,還很講道理講信用,更沒有斷交通補給,再加上秦國從南北兩線增兵施壓,楚國短時間實在抽不出大軍。
於是,征南軍這一石並未激起千層浪,反而有楚臣提出派人談判,或者招降。
當然,除了熊通焦急,不過熊通官職不高,手下兵馬不多,而且幾次戰陣還相當無能。
這事便這樣被楚王冷處理了,當然,兵肯定要出,但非腋肘之患也不急於一時,畢竟沒到火燒眉毛之時,楚王現在天天被火燒火燎的,想整軍備戰,王室無錢無糧無兵,更處處被掣肘。
各封主有錢有糧有兵,可他們好好的小日子過著,戰火不燒到封地,誰願意替彆人大出血。
秦國朝堂則是一片欣喜,自從接到征南軍第一份軍報後,此後隔三差五有好消息傳來,秦王政親自去相國府商議數次,主要是臨時協議內容,得假戲真做,得把彆山真的封給征南將軍呂濤。
這樣征南軍才師出有名。
相國呂不韋自從和三兒一番深談後也意識到危險,所以呂濤出征後,他開始緩步放權。
以前不管軍政文書第一時間皆送入相國府,相國也是一手操辦,現在,軍國大事一概讓秦王政決定,小事自己管管。
這讓秦王政很不適應,被壓製了八年,相國一下子放權,這怎麼辦……
這個時代,各國拜相那是真的拜相,相可行使一切軍政大小事,而且各國君王還得誠心誠意供著相國,即使內心不爽,不然落個不尚賢名聲。
沒有後世皇帝一言堂的先例,各國比著賽的禮賢士子聘請賢達。
所以,秦王政惶恐了很久,不知道相國怎麼了,突然變得不一樣了。
還有遇見涉及彈劾嫪毐,相國必在朝堂破口大罵,言此廝該千刀萬剮。
這個時代言官雖頭鐵,但和太後私通還生育兩子實在太駭人聽聞,所以彈劾內容隻不過是他欺壓良善,酒後行凶之類小事。
可相國如此勃然大怒,讓眾人以為相國在爭風吃醋,而不是要與嫪毐切割。
哎,呂相國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得。
秦王政數次來相國府商量征南軍之事,呂不韋皆大義凜然道“秦欲統一天下,必需無數錢糧支撐,某一介商賈何德何能,本受不起洛陽十萬戶,臣願意假戲真做,更願意去敵國開拓。”
秦王政感動涕零道“仲父,寡人何時說過要收回相國府封地,寡人之意,可把彆山封於征南將軍。”
“也可,不過我王待呂氏太厚了,這樣,洛陽先減封一半,以後再慢慢收回封地,給呂家留座山頭建宗廟祭祀祖宗就可以了。我王,周因分封而亡,楚主弱枝強才一敗再敗,往後我大秦功臣分封當慎之又慎,臣建議,秦若一掃寰宇表功諸將士,要不封幾座荒山,要不封於海外塞外去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