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呂蜴不會計算,呂濤早已經粗略計算過,此軍營原來直徑六裡,現在加一裡外圈,也就是直徑八裡,占地總麵積就是一萬兩千五百六十平方公裡,約合一萬九千畝。
此城牆外周長約等於二十五裡,每半裡一麵馬牆墩台),需要砌五十個左右。
開挖兩道四米基礎壕溝,也就是需要挖五十裡長度的土方量。
這麼點人手每處墩台分不了幾百人,一天才三四錢工錢,這麼廉價勞動力差不多等於白給你乾活,哪有這麼好的事情。
為了提高效率,呂濤連夜指示木工作坊趕製移動龍門吊,高度為十五米,寬十五米,可升降萬斤貨物。
因為本地放倒巨木無數,所以趕製起來很簡單,就六根巨木搭起來,下麵安裝木輪,上麵安裝滑輪組。
除此,還需先趕製高六米,寬六米小龍門吊百架用於挖地基打樁基。
六米龍門吊一輪立於兩壕溝中間留夯地,一輪立於外側,兩溝對挖,用龍門吊吊出土方,雖然是人工拉升,但每次萬斤的土方量跨度越窄吊力越大),也讓工程效率提高數倍,特彆是越往下挖越能體現龍門吊的好處。
挖壕溝安排不下這麼多人,剩下的人就去準備木樁拖運石塊。
呂濤忙的腳不沾地,他是主將,軍中大小事不斷,加上工匠營,除此,他還設計了一款戰艦,準備建造船廠。
是的,得建戰艦,地點就在工匠營後的無名溪出江口,那裡有個衝刷出來的小港灣,雖然他聽說造船木料需要陰乾三年,可他隻能用陰乾三月之巨木。
造船工匠相國府養得有,就在二兄呂慧處,所以一封信過去,呂慧把家中工匠,以及拐帶部分官匠打包送了過來。
小匠先在港灣建造大型造船廠房住宿點,大匠天天在手工作坊造模型修改圖紙。
呂濤不懂海軍,更不懂造船,可他見多識廣,他怎麼看都覺得這個時代木船做工難度大於後世軍艦。
就比如弧度,現在的木船弧度已經很大,後世其實更大,圓滾滾的是個湯圓。
可後世不管是052還是054,都是大直線條,尖梭狀,也就是前窄後寬,前高後低,前尖後平。
按理,木頭造大線條絕對比大弧線簡單。
所以,呂濤設計的戰艦完全摒棄這個時代木船形狀,而是標準的後世戰艦。
高而尖銳的船頭,水麵還有船鼻,船底尖刀狀破開水波,越往後越平緩寬闊。
船內分三至五個水密倉,倉內有圓形密封門相連。
二層為水軍宿舍和輜重倉,船側無窗增加結構強度。
三層為大甲板,甲板中間有三層帆杆,用軟帆,便於水軍操作。
船頭乃指揮操控台,舵手可操控方向。
船甲板四周有護欄和扶手杆,有大型弩弓數架。
造船大匠研究了半天問“敢問將軍,此船無風時如何航行?”
“江麵不是時刻有江風嗎。”
“若逆流而上吹倒風呢?”
“可左右之字行走。”